荀彧的典故?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

荀彧典故?

荀彧是三国时期蜀汉刘备的重要谋士之一,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典故。其中比较知名的是“荀子之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说荀子著书立说,三百篇诗文无一不是道德之训。这个典故体现了荀彧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追求和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此外,荀彧还有很多其他的典故,比如“荀公瑾之谏”,“荀太守计破曹操”,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

荀彧驱虎吞狼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驱虎吞狼,驱使老虎去消灭狼。引申为利用另一个强大的势力去消灭另一个(或多个)较弱的势力,自己又可以保留实力。

驱虎吞狼计出三国荀彧,荀彧同时掌握了刘备、吕布、袁术三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并且利用刘备对汉室的忠诚、吕布的贪婪自大和袁术的逞强好胜来达到调动他们互相攻伐。

鲁肃的五个著名故事?

1.公元二一五年,刘备 取益州,孙权 令诸葛瑾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 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 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 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这便是有名的《单刀会》。“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2.当群雄相互争夺的混战将要扩展到鲁肃家乡时,为了避害,鲁肃举家迁居东城。当时的东城,为袁术 的辖地。袁术闻其名,请他出任东城长。但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与成大事,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 。南迁时,他让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强悍的青年在后。袁术得知鲁肃迁居,急速赶来阻拦。鲁肃排开精壮人等,张弓搭箭,对追兵说:“你们都是男子汉,应该明白大势。方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说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开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鲁肃顺利到达居巢。不久,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铂鲁肃与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见到孙策 后,孙策很赏识鲁肃。后来,鲁肃的祖母去世,他回东城去办理丧事。

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典故?

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

为了对抗曹操,刘备利用大儒郑玄和袁绍搭上线,结为盟军。袁绍聚集文武大臣商议讨伐曹操。谋士田丰、沮授主张缓攻,谨慎从事;而审配、郭图、许攸、荀谌则主张立即进攻,先发制人。袁绍于是决定立即发兵攻击曹操。

袁绍派颜良、文丑为将,发动三十万大军进驻黎阳。袁绍又听从郭图建议,张大声势,做到出师有名,让书记陈琳起草讨曹檄文,历数曹操的罪行。

才华横溢的陈琳起草的檄文,言辞犀利,把曹操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不但袁绍大加称赞,还把正犯头风病的曹操,吓出一身冷汗,竟然病愈。

曹操见袁绍大军南来,召集谋士商议对敌策略。孔融劝谏:“袁绍领土广大兵力强盛,谋士众多,颜良、文丑更是勇冠三军,高览、张郃、淳于琼也是当世的名将,只可求和不可求战啊。”

荀彧逐条批驳了孔融的观点,认为袁绍就是拥有百万大军,也不堪一击。曹操大笑表示认同,并亲自领兵二十万来到黎阳抗拒袁绍,派刘岱、王忠领兵五万,打着自己的旗号,故布疑兵,进攻徐州。

刘岱、王忠不敌刘备手下的关、张二将,被刘备俘虏后放回。曹操恼恨刘岱、王忠无能,下令将他们斩首(就是砍掉脑袋),孔融劝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荀彧的历史故事名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荀彧的历史故事名称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荀彧的典故 荀彧的历史故事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