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的历史故事?

魏晋时期,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许多残酷不人道的事情不断的发生,也因此有许多魏晋的名士像孔融、祢衡、杨修、何晏都是被害死的。这种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许多士人都认为无法匡时济世,对时事往往是讳莫如深,唯恐避之而下及,只有诈聋扮哑、寄情酒色、相聚谈玄还可以避灾祸。于是,一般借助于清谈形式以回避政治的退隐之风盛行开来。阮籍、嵇康等人,基于对世事的共同感受和对自身生命的优虑,共结为“竹林之游”。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1、阮籍

阮籍邻家++有些美色,他便经常与王戎前去买酒痛饮,酒醉后便睡在卖酒的美妇身边。

还有一次,听说有一颇具才色之女,未嫁而死,阮籍虽不认识这个女子的父亲或者兄弟,不顾世人议论,跑到灵前大哭一场,尽哀而还。

他的母亲去世之后,稽康的哥哥稽喜来致哀,但因为稽喜是在司马氏朝中为官的礼法之士,他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给了稽喜一个大白眼;后来稽康带著酒、夹著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

2、嵇康

嵇康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对于司马氏政权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后山涛(山巨源)从司马朝中任职,遂做《与山巨源绝交书》。后遭陷害,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嵇康临刑前,对儿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们投靠山涛。而在嵇康死后,山涛一直悉心照料并抚养着他的儿女,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3、山涛

山涛虽然年轻时崇尚老庄思想加入了竹林七贤之列,可是本质上他却不是一个浪漫的文学家或忘情的政治家,而是一个拘守世俗礼法的彬彬君子。山涛的性格基本上不是一个真能忘情逍遥世外的人,还是身在红尘之中有野心想立身扬名於世,只不过因他政治上的远识,使他在政争最厉害的时候避世远遁,一旦机会来了他还是会出仕。后来任官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的三代政权,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得力助手,他与阮籍嵇康不同,他的一生鲜少有反司马氏思想,反而紧密的围绕在司马氏政权左右,并成为司马氏晋王朝的开国功臣。

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有园林风景一百五十余处。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此事件成为中国近代上的一页屈辱史。

1、圆明园的规模

清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花植木,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园内珍藏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除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西郊诸园再遭劫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往西安,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将圆明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彻底毁灭。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

2、圆明园的主要建筑

(1)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在北京大学的北面,清华大学以西。圆明园是清代帝王150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大型皇家宫苑。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长期居住游乐于圆明园,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光是悬挂的匾牌就有600余座。主要园林景观风景区群有圆明园四十景、紫碧山房、文渊阁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讲讲奇趣的历史小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讲讲奇趣的历史小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竹林七贤的历史故事 讲讲奇趣的历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