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有哪些?
1948年11月4日,南京的蒋某人亲自下令第七兵团所属第100军开赴海州,与原驻那里的第44军一起,统归第九绥靖区司令官李延年指挥,固守海州及连云港地区。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因为第44军就算孤悬一隅,穷途末路时也完全可以通过连云港从海上逃跑,增援毫无意义。
(川军王瓒绪)
离谱的事继续发生,结果第二天朝令夕改,通知第100军停止前进,同时命令第九绥靖区和第44军放弃海州,从陆路向徐州收缩,其结果就是,把原本不在粟裕歼敌计划中的一个军也送到华野嘴边。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等待这个军的到来,黄百韬在新安镇整整呆了两天,也是足以致命的两天。
第100军就是原来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时任军长黄埔四期周至道,济南战役使其战力大损。而第44军则是逐渐“中央化”的川军,抗战期间先后隶属于第五和第九战区,1946年改称为整编第44师,隶属于李延年绥区担负警备任务。1948年9月恢复军级番号,时任军长王泽浚,特别注意,这家伙有些来头,是四川军阀王瓒绪的次子。妥妥的军阀二代。
(黄百韬)
本来黄兵团只辖第25、第63和第64等三个军,第100军被调入后也无碍大局,因为这四个军距离兵团部所在地新安镇均不过2、30里路,一声令下就可以向徐州开拔。然而第九绥靖区和第44军的“转进”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他们的姗姗来迟活活拖死了第七兵团,成为“因小失大”的典型范例。
因为李延年所部的撤退根本不算是一次军事行动,而完全是一座城市的“搬迁”!根据撤离计划,除财政、盐务部门等少数人员乘船直接去上海外,其它所有行政单位、学校、地方武装、绥靖区司令部机关,全体需要步行跟随第44军西撤,队伍浩浩荡荡,行军慢慢腾腾,而几十公里外的黄百韬则是望眼欲穿。
历史上有哪些值得尊敬又不为人知的小人物?
壮士许国,不必相送
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但是,他的背影是那么高大。
这张照片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代表了抗战时的国军对外形象。然而事实上,很多国军并没有这么“潇洒”。例如下面这张照片展示的国军。
装备给养跟不上,很多国军将士都是处于“饿肚子”营养不良的状态。不过,在他们看来吃不好并不重要,只要有枪能打鬼子就行。
以瘦弱身躯,担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誓将日寇赶出国土。
巾帼不让须眉,被日军俘虏的抗日女英雄成本华。在牺牲前,年仅24岁的成本华对日军记者露出轻蔑地微笑。
挂满手榴弹的士兵,准备和日军坦克同归于尽。这又是谁的儿子,谁的父亲,谁的丈夫。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但是,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的真英雄。
(文|勇战王聊历史)
说起历史上值得尊敬又不为人知的小人物,笔者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明朝成化年间的一个太监。我们知道明代出了很多权奸,类似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等人都是历史上恶贯满盈的大太监,他们陷害忠良、祸乱朝政、++受贿、无恶不作,然而在这一片黑暗之下仍然有一个人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门监,却能坚持自己的良知,忍辱负重,最后舍生取义,他就是太监张敏。
万贵妃有宠爱不假,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给皇家开枝散叶,成化二年的时候,曾经诞下过一个麟儿,然而不到一年皇子就夭折了,此后不知是因为年龄大的原因还是身体的缘故再也没有受孕,这成了万贵妃心中永远的痛,也让她见不得别的妃子怀孕,知道哪个嫔妃有孕就加以迫害,后宫中人迫于万贵妃的++和宪宗的偏爱人人自危。
然而就在万贵妃的严密监视之下,依然有一条漏网之鱼。有一天朱见深偶然经过内藏阁,遇到了管理内藏的女官,觉得这个女官长相秀丽,清尘脱俗,一时来了兴致,便宠幸了这个女官。贵人多忘事,皇上没放在心上,也没有给这位女官应有的名分。
没想到没多久这个女官居然怀孕了。后宫中人有子嗣的事情不胫而走,被万贵妃知道了,她便派宫女去一探虚实,幸运的是这个宫女回来后只是对万贵妃说那个女官没有怀孕,只是得病罢了。
十个月之后,女官生下了一个男孩,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寂静的宫墙,这件事还是被万贵妃知道了,她又派了一个太监去溺死这名男婴,这名太监就是张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被屈辱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被屈辱的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