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非得饮酒才会做诗吗?
“古代诗人非得饮酒才会作诗吗?”
此一问涉及三个主体:诗人、诗、酒。有此一问,首先便已经明确了诗与酒是有关系的,而且是关系匪浅。
谈诗人、诗、酒的关系,说到底,探寻的是中国诗文化与酒文化的关系。
中国的诗文化、酒文化历史悠久,单论哪一个,都可以大书特书。而在中国文化中,诗与酒两个不同属性之物的相遇,别开生面的形成了中国文化中所独有的诗酒文化。
诗酒文化中,诗与酒的关系,就像一对久经岁月、亲密无间的夫妻。这段感情,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相识相知、相亲相爱,再到水++融的过程。
诗与酒的相识——《诗经》
诗与酒的相识应当是源于《诗经》,《诗经》作为古诗有据可查的源头,其中便包含许多的诗酒内容。
酒在诞生伊始,便作为一种祭祀用品使用。诗与酒的初见,便是古中国祭祀文化做的媒。《诗经》作为记载周朝社会生活面貌的一本诗集,第一次认识了以祭祀品出现的“酒”。
由此可见,诗与酒的相识,源自古中国农耕时代的祭祀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周朝盛行的宴饮习俗,是诗与酒相识的又一原因。
《小雅·鱼藻》中记载:王在在镐,豈乐饮酒。
《国风·郑风》中记载: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这都表明:“酒”用于席间助兴的意图显露无疑。而“诗”最早是以诗乐的形式出现,本身就是宴饮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吟或诵,同样是有助兴的作用。
古代有哪些帅哥诗人?
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有个叫张孟阳的相貌奇丑,也学着潘岳的样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吐唾沫,扔石头,石头倒也满载而归。典型的男性版东施效颦!
潘岳不仅长了张锦绣皮囊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二十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大伙纷纷写马屁文章。结果潘岳的赋作得最好。大臣们一看,这小白脸,算什么东西,马屁胆敢拍得比我们好!嫉妒得要死,立马赶他出朝廷。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先后当了河阳还令的县太爷,颇有政绩。风雅县令在河阳县种遍桃树,时人号称“一县花”。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后,回洛阳任京官。几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鬓发花白,饱尝宦海艰辛,学会了趋炎附势。
当时掌权的是丑八怪皇后贾南风。她外孙贾谧好结交宾客,组织了个文人团”二十四友”,为贾氏外戚集团进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精彩之笔,当数搞垮太子的阴谋。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何况当时皇帝还是个++。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纸头上照原来风格添置笔画,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正是以笔为刀,杀人不流血!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借口报仇,兵变入宫除尽贾氏一党。潘岳从前就得罪过赵王伦的boyfriend孙秀,这会儿当然死翘翘,还是满门抄斩。他一生孝顺,却连累老母丧命于东市。不亦哀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人物可以写诗人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人物可以写诗人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