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祭灶的习俗?

1、祭灶王

尽管每个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小年的日期也不尽相同,但小年最有代表性的习俗就是送灶王爷,也就是在小年的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准备麻糖、烧饼等供品送灶王爷去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

2、吃灶糖

俗话“二十三,糖瓜粘”,在小年这一天吃灶糖是北方地区的习俗,过小年人们会买一些糖瓜、麻糖等供奉灶王爷,祈求灶王爷吃了糖瓜后嘴能甜一些,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家里几句,对子中的“上天言好事”讲的正是如此。

为什么会有祭灶这个习俗?

1、吃粘糕。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山东的民间有蒸粘糕的习俗,黏黏糊糊的粘糕供奉给灶王爷,他吃了粘糕嘴巴就被粘上了,也就不会说人间的坏话了。所以有祭灶节吃粘糕的习俗。

2、吃饺子。

北方吃饺子是很多节日的习俗,在祭灶节吃饺子是为了给灶王爷送行用的。

北方有俗语,送行饺子,迎风的面。所以在这天用饺子给灶王送行。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

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

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

焚烧香表后,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

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祭灶时间多少?

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民间传统上的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在腊月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很多。

 祭灶又叫小年、谢灶、灶王节,南北方地区时间不同,其时间相差一天。北方祭灶节在腊月二十三,也就是2020年1月17日;南方祭灶节在腊月二十四,也就是2020年1月18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旧时民间祭灶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旧时民间祭灶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小年祭灶的习俗 旧时民间祭灶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