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首先,《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以下简称《通俗演义》)的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清末民初,其时西方的思想已正式涌入中国社会但仍未久,总体而言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仍然十分陈旧。

全书对于深层次的分析和思想可以说难以寻到。《通俗演义》以演义的方式诠释、阐述历史。但文笔并不足够生动;同时阐述的历史也并非完全真正的史实,加入了大量的小说笔法和作者自己的观点。文学上、学术上都完全说不上是上乘之作。所以并不如何推荐。楼主如果想了解古代历史,最好要结合深刻的分析和详实的史料来看才效果最佳。历朝历代的历史,如果要看原始的史料,自然是《二十四史》;如果认为文言晦涩,篇幅过大,那也不必刻意去看。阅读一些较简洁内容适当的历史记载即可。至于分析之类,也要靠多方面的积累。

楼主说的有理。蔡东藩的这套演义,半真半假,半正半野。有的事捕风捉影,有的事又确实像是野史。如写秦皇,隋炀帝,李渊,李世民的这些历史,偏于极端。不符合历史,尤其是《史记》,《隋唐史》《旧唐史》《新唐史》。我说过《史记》《二十四史精编》《资治通鉴》。

明史演义怎么样?

《明史演义》(即《明史通俗演义》)为《历代通俗演义》之一。共有一百回,自平民皇帝朱元璋开国,终至明思宗殉国,经历276年。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好不容易将当时的外族赶出中土,却又怕不断的骚扰,只好将长城筑高筑厚。

也唯有此时,出现一位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带着当时的最高科技,庞大船队大大宣扬明帝国的势力。全书文笔流畅,故事生动。作者蔡东藩(1877年-1945年),浙江萧山人

黎东方细说历史系列哪些好?

本书以讲史形式阐述了自秦朝统一六国至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涉及的重要人物有秦始皇、李斯、刘邦、项羽、汉武帝等;重要事件有焚书坑儒、指鹿为马、垓下之战、吴楚七国之乱等。“细说体”为黎东方独创的讲史形式。以通俗生动的文笔叙述严肃的历史故事,让读者以看《三国演义》的轻松心情,获得的却是胜于《三国志》的历史知识,已出五种“细说”已受到读者欢迎。如今已一次将从秦汉至民国的中国历史全部补齐,九册整套推出,估计影响会更大。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著名的书?

其中有——皇帝内经

“医家之宗”、“立医之本”、“学医必读”、“中医四大经典之首”、“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这些概括总结的词汇、这些牛逼哄哄的头衔、这些高端大气的定位完全不足以表现出《黄帝内经》这部医学名著在华夏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黄帝内经》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其影响下,历代医家通过不断的继承和再创造,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扬。可以说,《黄帝内经》与中华民族的存亡息息相关,没有他的辅助,就没有炎黄子孙几千年来的健康和繁衍。

有些思维发散的粉丝会好奇,既然有《黄帝内经》,怎么没看到有《黄帝外经》呢?!因为中国文化自古讲求内外统一、阴阳和合,矛盾的单方面是不可能独立而存在的。比如著名的《庄子》就是由内篇、外篇和杂篇组成的。还有,《抱朴子》也分内篇和外篇……按此推断,《外经》是不是也有存在的可能性?

有!的的确确有!《汉书·艺文志》明确记载,《黄帝内经》有18卷,而《黄帝外经》多达37卷,比前者还要浩繁!不幸的是,《外经》早已遗失,不为后世所传。可惜!可叹!

我们都知道,《黄帝内经》主要阐述了与五行、哲学、天文、地理、季候等关联的脏腑、经络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那么,已经遗失的《外经》可能会涉及到哪些内容呢?

有人分析,《外经》很可能描述了与外科手术有关的知识!外科鼻祖华佗那么高超的手术技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也应该是有师承的。然而,华佗的毕生心血《青囊经》大部分也被焚毁,所以此事也不好再做进一步推敲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的文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的文笔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如何评价《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的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