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取义事例50字?
就在2020年春节前后,武汉、全国甚至全世界都经历了一场“浩劫”,而帮助武汉这座城市,帮助我们国家从这场浩劫中走出来的,更多是疫情期间,那群牺牲“小我”,众志成城,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
他们所做的事情,大有“舍生取义”的大情怀,值得歌颂。
尤其是疫情爆发在武汉之初的那段日子,自觉居家隔离的武++、疫情尚未明朗时奔赴一线的医生、志愿者,他们才是大写的“人”。
是舍生取义的“勇士”!
杨靖宇:1932年,受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他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乌克兰士兵名叫维塔利·斯卡昆·沃罗德米罗维奇,是一名军事工程师。
被炸毁的桥位于乌克兰与克里米亚地区之间,为阻止俄罗斯坦克部队继续前进,沃罗德米罗维奇决定在自己身上绑上炸弹,并炸毁桥梁。沃罗德米罗维奇的朋友们表示,在执行炸桥任务之前,沃罗德米罗维奇与他们取得联系,表示将炸毁桥梁,爆炸声过后,对面再也没有声音。
舍身取义事例是这样的,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比如三家分晋时期,原来智伯的门客豫让,为了给智伯报仇,弄哑了自己,埋伏起来准备杀了赵襄子为主公报仇,最后无奈失败,慷慨赴死
南仁东的事迹概括50字?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生于1945年,曾任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1994年,他提出FAST工程概念,主导利用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2017年9月,南仁东因病逝世。
2019年9月17日,南仁东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二十二年,一件事。南仁东,这位把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中国天文事业的科学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了FAST燃尽了生命最后的火花。
为了给“天眼”选址,南仁东用了12年,带着团队对1000多个洼地进行比选,又实地走遍上百个窝凼,最终决定选址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那时,贵州的交通条件还不是很好,很多地方无法通车,只能靠步行,他们每天最多只能看一两个窝凼。FAST调试组副组长、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回忆:“有的荒山野岭连条小路也没有,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
而FAST的建造没有经验可循,很多关键技术只能自主创新。例如,FAST设计为索网结构,钢索使用寿命按30年计算,要求的疲劳强度是国家规定强度的2.5倍。在市场上能找到的产品都无法满足需求,生产企业也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工程几乎停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南仁东带领团队历时两年多的研发,经历近百次失败,才最终取得成功。
南仁东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化身“拼命三郎”,既要把握工程的整体方向,在施工现场也经常亲力亲为,爬山调查危岩、上钢架拧螺丝、拿扁铲削平钢材……FAST现任总工程师姜鹏说:“大到工程整体实施方案,小到一个零部件图纸,南老师都非常了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英雄历史故事5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英雄历史故事50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