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伯是复姓吗?
吕伯不是复姓。
中国常见的复姓中没有“吕伯”这个复姓。三国时期有个叫吕伯奢的人,是姓吕名字叫伯奢。
曹操误杀吕伯奢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
吕伯奢是曹操父亲曹嵩的故友。曹操与陈宫在逃离董卓避祸,返回乡里的途中借宿于吕伯奢家,未伤其人,有贼八人欲捉曹操,曹操杀之,明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将这段历史进行了丑化加工,也成为小说中曹操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出处。
孟德是复姓吗?
孟德是曹操的字,不是复姓。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出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220年,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葬于高陵。
单姓起源及历史名人?
姓氏源流
单(Shàn)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南)为甸内侯,因氏焉。于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氏。据《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氏。又据《路史》记载,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境),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姓单。
2、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改单姓而来。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单姓单氏。
历史名人
单 超:后汉河南省人。桓帝初为中常侍,帮助桓帝铲除异己,稳固江山立了大功,被封为新丰侯。常侍预谋获封者有五,世谓之五侯。自是权归宦宫,朝政日乱。后拜车骑将军卒。
单 煦:字孟阳。宋朝平原人。中进士后,知洛阳县。勤政为民,成绩显着,升任昌仆知州,累官光禄大夫。煦友爱,他15岁时,兄单熙殴人至死,他劝兄逃跑,愿自己顶罪代死。当平原 知县伍刚查明原因后,十分感动,免了单熙的++。
单 父:宋代人。字仲儒。种牡丹,能变易千种,人呼为“花师”。
单雄信:唐代济阴郡人,为李密将,能马上用枪,军中号“飞将”。
单仲升:元代广东省增城人,奉母至孝。母卒,蔬时水饮,不事家业,庐墓三年,人称孝子。
单毓华:字枚叔。江苏省泰州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应县、州、府童子试,均为第一名。光绪二十五年人南京实业学堂。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 学位。光绪三十四年回国,殿试中举人。先后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审判厅厅长,上海震旦大学,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法学院教授,上海三吴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市律师。
三国时期的复姓有哪些?
三国里记载了哪些复姓?
一部三国史多是一些大姓的人物搅个天翻地覆,诸如刘、张、袁、陈、陆、曹、孙等姓氏。不过在《三国志》之中仍不乏一些罕见的姓氏,今天在这里,笔者为诸位介绍《三国志》中究竟记载了哪些复姓氏的人物。
公孙氏,按《路史》载:“神农同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公孙姓得姓始祖是轩辕黄帝。在《三国志》魏书八中有《公孙瓒传》、《公孙度传》,而《度传》下又有度子公孙康、康弟公孙恭、康子公孙晃、康子公孙渊的小传。
公孙瓒(?-199)字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献帝年间占据幽州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马义从:“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
公孙度(150-204),字升济,辽东襄平(辽阳)人。东汉中平六年(189年),经同乡徐荣推荐,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此后一直割据辽东。初平时,度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而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向南取山东半岛,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以辽东王自居。
夏侯氏,出自姒姓,以爵号为氏。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春秋时建立杞国。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因以夏侯为氏,称夏侯氏。在《三国志》魏书九有《夏侯惇传》、子楙小传、《夏侯渊传》、《夏侯尚传》、尚子玄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曹操历史故事复姓的人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曹操历史故事复姓的人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