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饮食风俗?

初一:汤圆

初一吃汤圆,意味着这一年会圆圆滚滚的度过(北方人初一吃饺子跟吃汤圆一个道理),这个习俗从我记事开始就一直这样,大大的汤圆里包着芝麻馅,咬一口就有芝麻糊流出来,因此还得准备个大勺子。而且我们这儿是用的醪糟煮汤圆,还会在汤圆里打个蛋,一碗吃下去还真解腻。

初二:猪蹄

每年一到初二时,爸妈就会拿着准备好的腊猪蹄来用泡菜炒着吃,酸辣的口感合着面条吃再合适不过了。

初三:面条

这个规矩如今坚持下来的倒挺少,我还是从外婆那儿学到的,据说这天不能碰米饭,只能吃面条,因为这一天是稻谷的生日,用来祝祭祈年,所以我们不能跟天“抢”饭吃。

初四:大锅菜

这个传统倒没啥讲究,主要是从大年三十到初三已经留下了很多的剩菜,若不吃掉的话就会浪费,于是就有初四吃大锅菜的传统。

初五:饺子

初五这天吃的饺子还很特别,必须要用自己做的馅来包饺子(没做馅也没关系,就包一下也行),这么做的原因是表示把来年的霉运给包着吃下肚子里。而且饺子很像一个元宝,吃下去也代表着财源广进。

初六:鸡肉

初六吃鸡的传统是老辈留下来的,其历史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初七:各种各样

大年初七的习俗就比较多了,有戴人胜、摊煎饼、吃七宝羹、吃饺子、捞鱼生等习俗,我们这儿是吃面条,因为正月初七是小孩子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先辈们在初一到初七吃啥,那肯定有它的意义所在,虽然到了今天,很少有人会这样吃,但能把老传统传承下去就做吧。

正月的风俗和禁忌?

正月饮食风俗_正月的风俗和禁忌 - 华夏历史

  初一扫地破财运

  在正月第一天不能打扫地,也不能使用扫帚,扫帚被认为是比较倒霉的象征,会破坏运气好运和财运。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但切记不能空手而归,且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一天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寓意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

  初六开张放鞭炮

  在年初六的时候,是很多商家新一年开张开业的吉日,要记得放鞭炮,越大声的鞭炮才会迎来更好的财运。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人们应该卸下凡磨、碾等石制工具,甚至不能动用,且还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出嫁的女儿和丈夫可以会娘家吃之前剩下的美食。

  元宵当日忌杀生

  等到了十一,年味就会变得比较淡,到十四都没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但是等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当日不能杀生,是一个见血的不详恶兆,所出现的问题则是破财及病灾,第二不能弄破衣服,容易一年破败倒霉。在大门口不要放破鞋,会影响好运进宅。当日若丢失财物,那么则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钱袋,一整年很难抓住机遇。因而,应特别注意防范财物遗失。最好不要借钱给人,否则,今年他人容易将你的运气借走。元宵节当日,米缸、面缸不要见底,因为古有断炊堪虞之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年的饮食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年的饮食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正月饮食风俗_正月的风俗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