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绳结的历史?
- 2、绳结的来历?
- 3、绳结起源于哪里?
- 4、上古结绳是什么社会?
绳结的历史?
千万年前的史前时代有一个人利用了藤或柳枝,结了第一个绳结,我们祖先就继续不断用这种绳结来连接和绑扎东西,虽然历史学家当时并没有在场看着,但无疑的他们所结的结,就是我们现在所叫的单结。
古人打结早在上古时期,原始人尚处在茹毛饮血的生存状态下,当他们采来草、藤、竹,拧扭交结,用于穿系、捆扎果实、猎物。这时,最原始的结就产生了。
绳结的来历?
先秦古籍中对结绳记事多有记载,如《庄子·胠箧》中便说:“民结绳而用之”。结绳并非是很简单的在绳上打个结,而是要在绳上组成不同大小或形状的结来代表不同的含义。东汉郑玄在《周易注·系辞下传》中提到结绳记事的方法:“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种解释并不全面,古人在绳结的形状或花式上应该也会动脑筋。根据在中央民族大学收藏的一副台湾高山族的结绳,可作为我们想象的根据。
除了结绳,还有刻木记事,据传是伏羲所发明,孔安国在《尚书序》称: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即用利器在木头或竹片,骨头上刻划简单的符号,以取代原来结绳记事的方法。通过这种简单的方法,增强后人对已经发生事实的记忆,或者在产生争议时有所依据。直到宋代,南方的少数民族还有刻木记事的习惯。
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的《蛮俗门》中记载到:作者在静江府灵川县(今广西灵川县)当官时,有瑶人手持木契来告状。木契有一大刻痕,其下有数十道小刻痕,又刻有一箭头,上有火烧痕迹,并钻了十数个小孔,穿稻草打结。周去非不懂,经人解释才明白,大小刻痕代表仇人及其部属,箭头表示仇人用箭,火烧表示十万火急,十数个小孔并穿稻草表示希望仇人赔偿十多头牛。
文字产生以前,这种方法记录的内容肯定是比较简略的,而且很可能产生诸多歧义。下一代对符号的解读也许并非是记录者的原意,从而导致对历史的歪曲,绳结、木头的腐朽更可能造成一段历史的消失,但相比而言要比口耳相传的阶段已经进步很多了。
绳结起源于哪里?
起源于千万年前的史前时代
有一个人利用了藤或柳枝,结了第一个绳结,我们祖先就继续不断用这种绳结来连接和绑扎东西,虽然历史学家当时并没有在场看着,但无疑的他们所结的结,就是我们现在所叫的单结。
早在上古时期,原始人尚处在茹毛饮血的生存状态下,当他们采来草、藤、竹,拧扭交结,用于穿系、捆扎果实、猎物。这时,最原始的结就产生了。
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也就是周口店山顶洞人文化的遗迹中,便发现有『骨针』的存在。既然有针,那时便也一定有了绳线,故由此推断,当时简单的结绳和缝纫技术应已具雏形。
上古结绳是什么社会?
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 也。"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后以指上古时代。
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
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它是由许多颜色的绳结编成的。这种结绳记事方法已经失传,目前还没有人能够了解其全部含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绳结的历史文化1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绳结的历史文化100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