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历史名称的衍变?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

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

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 (属于山西朔州市界)是杨家将血战的疆场。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城市之一,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春秋为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居住地。

战国赵武灵王初设平城,隶属代郡秦大同东西分属雁门郡和代郡,并在境内修筑长城。

西汉沿袭秦制,雁门郡属并州,代郡属幽州。

白登之围发生于此。

东汉汉明帝时,通光寺建成,大同最早的佛教寺庙。

三国大同为乌桓、鲜卑等部族占据北魏初期建都于此,称“代京”、“平城”。

唐为云州五代时作为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割让与辽辽代,辽在此设西京大同府,为辽国陪都。

金也在此设西京大同府,为金国陪都。

元代改为大同路。

明改路为府,隶属山西布政使司。

管辖浑源,应,朔,蔚等四州七县。

明朝时大同为十三重镇之一,有藩王封地,并驻重兵,最多时有13.6万人,战马5万多匹,当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说。

清为大同府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划归察哈尔省,并由由大同城区设立大同市,1953年察哈尔省撤销,大同重新划归山西省1958年大同县并入1964年大同县又分出,为地级市。

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原有县中的7县划归大同市。

大同的来历?

说起大同,你会想到什么呢?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煤,的确大同的煤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除了煤,还有什么?云冈石窟?恒山与悬空寺?刀削面?其实还有很多。百度百科上明确写着,大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境内古迹众多;是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不不不,大同绝不是这么简单。一系列的称号,只是对大同城市侧面一个华丽展示,而非辉煌古朴的千年历史。接下来,就让小编带你拨开历史的层层面纱,触摸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大同。

相较于山西其他县市,“大同”显得尤为不同,此名不仅仅取自《礼记·大同篇》,更蕴含“天下大同”之意。任何一个地名均不是凭空而来,这其中包含着极为有趣的演变过程。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于公元前296年“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当时大同已成为赵国的“边陲要地”,属雁门郡。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关于大同最早的记载。西汉时,将此地设为平城县。因其地为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为祈福思安,渴求和平而得名。北魏时,道武帝在此建都。延和元年(432)改为万年县,太和十七年(493)改为平城县,为代郡治。

南北朝时,天保七年(556年)改北恒州为恒安镇(今大同),又名东州城,隶属恒州太平县(今大同西5公里,又称西城)。翌年废镇,仍为北恒州。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后,改太平县为云中县(赵武灵王于今内蒙托克托县东北建云中城,汉末侨徙于原平县东南,北周时徙置于此),属北朔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代之前的大同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代之前的大同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同市历史名称的衍变 汉代之前的大同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