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蚕花节典故?

湖州含山蚕花节

湖州含山蚕花节,是根据善琏镇含山民间每年清明“轧蚕花”的蚕事风俗活动,于1993年被正式定为“蚕花节”。

湖州含山蚕花节

含山位于湖州东南32公里善琏镇含山村。含山向来被称为蚕花圣地,相传蚕花娘娘清明节期间化作村姑走遍含山,留下蚕花喜气,这时谁上含山,谁就会把蚕花喜气带回去,得个蚕花廿四分。方圆百里的蚕农们每年清明时节纷纷前来踏含山,希望把蚕花喜气带回去。千百年来,每到含山“轧蚕花”时,都有数十万人前来“轧蚕花”。含山蚕花节主要活动有:祭蚕神、踏青、轧蚕花、摇快船、吃蚕花饭、评蚕花姑娘等活动。

1995年浙江省旅游局将湖州含山蚕花节列为96中国度假休闲旅游的主要节庆之一。1996年浙江省旅游局再次将含山蚕花节列为97中国旅游年——悠悠浙江情的重要节庆之一。1998年,湖州含山蚕花节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级重点节庆活动之一,至此,蚕花节成为湖州的一大品牌而进入节庆活动的辉煌时期。湖州含山蚕花节已成功举办十届,已成浙江省民间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吸引中外宾客数十万人前来参加这一节庆圣典。

拜年这个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但各地过年风俗有所不同

华北地区

北方的春节,除了必不可少的庙会,各地又有多种独特的习俗。

捏油灯:在山西晋西北的岢岚县民间,从正月初十至二月初二,人们在几个晚上都要点油灯。岚县人捏灯盏,是用面捏,所用面,有荞面、糕面数种。捏荞面灯盏,要捏成形后放在笼屉中蒸熟;糕面,即软黄米面灯盏,是在做成蒸熟的素糕后才捏成灯形。有的人家也用玉米面、荞麦面做灯。用白面做的叫“银灯”,用玉米面做的叫“金灯”,用荞麦面做的叫“铁灯”。

剪春幡:在南阳镇平一带,农村妇女习于立春日用彩色绸布剪制“春鸡”、“春燕”、“春花”、“春柳”等,缀于小儿臂上,男左女右,以为立春之标志。

跑竹马: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流行于山西省内各地。这种活动内容,通过有关资料的证实,至少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风行于山西农村、城市一种民间活动形式,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或街头巷尾。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的春节传统有一种大江东去的豪迈。

陇县社火:是节日迎神赛会扮演的杂戏杂耍。 “ 社火 ”的渊源是在祭祀土神谷神的活动中,逐渐加进了其它杂戏杂耍的 “ 百戏 ”广场娱乐活动。起初,是作为民间趋吉避凶的社祀方式之一,以后逐渐演变成了迎春贺年的娱乐活动。

巢湖风俗的由来?

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居巢”、“南巢”,“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余年,秦时设居巢县,唐朝设立巢县。

1984年1月撤巢县设立县级巢湖市,1999年7月撤市设立居巢区,2011年8月撤区设县级巢湖市。下辖17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

传说:

古时候,巢湖城里的焦玉姑、焦姥姥祖孙俩偶遇小白龙,并把它带回家。玉帝为了避免黄霸天作乱,下令把巢州沉到水底。小白龙奋力与黄霸天周旋,玉姑与姥姥则带着一州的百姓撤出巢湖城。最后,大水把下沉的巢湖城与黄霸天一起淹入水底,变成了巢湖。

拜年这个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含山春节的习俗 - 华夏历史

扩展资料:

巢湖市(原巢县)的历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三千多年。商时地属南疆,故名南巢。

周时为巢(伯)国地。春秋时为楚属国。四至大致东到昭关(今属含山县),西至庐江,南达长江,北到巢湖。巢国多次被吴国所占,《春秋》: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公会吴于橐皋”,即今柘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灭吴,巢国还楚。

秦统一后,置郡县,柘皋一带为橐皋县,巢湖以南为居巢县,也作居鄛。两县均属九江郡。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设淮南国,领居巢。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居巢改属庐江郡(橐皋仍属九江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含山春节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含山春节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拜年这个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含山春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