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洛阳人闹元宵,有自己的特点:正月十四试灯,正月十五上灯,正月十六落灯。期间,搭神棚、捏五谷灯、放烟火、猜灯谜、起社火……各种民俗活动轮番登台上演,闹腾得那叫一个欢!

  试灯是彩排阶段。正月十四下午,洛阳人要放“轴子”,打扫神龛,并在街头搭神棚,竖灯山,扎挂鱼灯、兔子灯、龙灯、走马灯等彩灯,为即将到来的狂欢做准备。

  搭神棚、扎楼子花的钱,一般由村里人凑兑。早在过年前,“做庄”的主家就得挨门挨户讨要,张罗请神的成本费了。这时候,被讨的人便笑嘻嘻地摸摸裤兜,掏出张面值一百元或是面值十元的人民币,乐呵呵地双手奉上。如是沿整个村子走上一圈,再把钱拿到市场上,换成祭祀用的羊头、红绫,换成鞭炮、烟火,便不愁请不起火神爷了。当然,也有的主家财大气粗,大包大揽,自愿承担一应费用。

  汝阳人不扎楼子,摆社火阵(也称迷魂阵)。他们在空地上竖起木桩,用竹竿搭起连锁阵式,阵中置花鸟虫兽及鬼怪灯。人们从入口进入,绕灯行走,时不时被奇形怪状的彩灯给吓一大跳,颇有意趣。

  三

  上灯是表演阶段。正月十五,洛阳人要蒸枣花馍、捏五谷灯,供奉灶神和祖先,而且举家吃元宵,举城“闹灯”。

  枣花馍用白面蒸成,可以是花朵形状,也可以是山形或兔子形。馍上点缀红枣,看起来喜庆,吃起来爽口。

  五谷灯用五谷面蒸成,寓意五谷丰登。做这种灯时,先将五谷杂粮磨成面,把面加水和成面团,做成圆筒状;再在面上捺窝,并在窝中埋一根灯芯;然后,将面团放在笼上蒸熟;放凉;在面窝内加入些许棉油备用。

河南过年习俗和寓意?

1、二十三祭灶过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都会烙上火烧,也就是烙饼,在厨房点上蜡烛,上好香,在灶神前行礼,对灶神进行祭奠,以此答谢灶神一年的辛苦,有时还会在厨房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2、二十四扫房子。到了二十四这天,人们开始大扫除,把房间的各个角落,还有庭院,打扫干净。脏衣服床单被辱都清洗干净,为新年的到来做好准备。

3、二十五磨豆腐。到了二十五这天,大家做好豆腐储存起来,以备过年享用。豆腐寓意“头福”大家都希望有个好的彩头。

4、二十六割年肉。到了二十六这天,人们开始赶集,置办年货,像烟、酒、鱼、肉逐渐向家里置办,年味越来越浓。

5、二十六割年肉。到了二十六这天,人们开始赶集,置办年货,像烟、酒、鱼、肉逐渐向家里置办,年味越来越浓。

6、二十八把面发。从初一到初++能动火蒸馍和炒菜,二十八这天,要开始发面,要蒸够吃一礼拜左右的馒头。

7、二十九蒸馒头。到了二十九这天,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馒头,蒸的有园馍,有老人孩子爱吃的豆包,有年轻人爱吃的菜包或者肉包。用最好的馒头和菜肴供奉已失先辈。表示后辈对先辈的尊敬和抚育之恩及繁衍之恩的不忘。

8、三十贴春联。到了三十这天,人们就要家家户户贴春联请先祖,早上贴好春联,到老家坟头焚香,请先祖一起回家过年,然后全家欢聚一堂吃年夜饭,守岁。年夜饭一直从张灯时吃到深夜,有得还在大街上整夜的转悠,这叫游百岁。

9、骂社火。这是河南三门峡的民间传统奇俗,其中以灵宝市阳平镇的骂社火最为典型,因为太有个性,在2007年还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骂社火的活动包括了对骂和社火表演,时间从每年的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场面热闹非凡。这项习俗中的骂很有意思,它包含了对自身的激励和对新年新气象的期待。骂战一般以村为单位,大家挑选好嘴皮子厉害的村民组成骂阵,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到别家村子去挑骂,隔天对方再派骂阵回骂,规矩是骂虚不骂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南张灯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南张灯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洛阳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河南张灯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