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西湖的建筑历史?
西湖原是一个海湾,由海湾而演化成为一个泻湖,由泻湖而形成一个普通湖泊。西湖原是个天然湖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淹废。西湖是钱唐县境内的一个湖泊,所以称为钱唐湖(从唐朝开始,“钱唐”改为“钱塘”),又因为在它的北部还有一个与它连接的湖泊,水位比它低,称为下湖,故西湖又相应称为上湖。
西湖这个名称的获得,则是钱唐县的历史发展与地理位置变迁的结果。自从秦在西湖群山中设置钱唐县以来,历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县治可能早已迁离山区,逐渐进入平原。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钱唐县治移到凤凰山麓的柳浦,在行政等级上并且升为杭州的州治。
长庆二年(822)为了增加西湖的蓄水量,白居易在石函桥附近即少年宫一带修筑湖堤,比原来的湖岸高出数尺。这里原是上湖和下源的连接之处,西湖水位本来高于下湖,白居易这一筑堤,造成了上下湖水位的更大差距。
尽管下湖早已淹废,但这种人为的地形差距,从今少年宫附近西湖湖岸北至少年水电站和东至环城西路这两个方向上,还都明显地存在。白居易在九世纪初期的这一次修筑湖堤,对西湖的发展来说是划时代的,因为从此以后,西湖的性质已经改变,它已经从一个天然湖泊演变成一个人工湖泊了。
西湖因白居易的筑堤而改变了湖性,而白居易仍称此湖为钱塘湖。当西湖这个名称流行之时,西湖早已是一个人工湖泊了。
西湖成为人工湖泊后,吴越国时代对西湖的整治。北宋以后,景德四年(1007)的知州王济,不仅疏浚了全湖,并且修建了西湖的闸堰设备。宋仁守时代(1023——1063)的知州郑戬和沈遘,前者动用了上万民工,斥废湖中葑田,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
西湖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
一、三潭印月
又称小瀛洲,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唯一能上岛游览的一个岛,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轮廓像“田”字,外圈环形是江南园林,内部被十字形的岛和桥分割成四个小湖,充满诗情画意。
二、柳浪闻莺
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的大型公园,杭州南山风景线上离市区最近的一个公园。
三、孤山
孤山公园和旁边的中山公园是两个紧邻的免费公园,二者几乎融为一体,许多游客一不小心便从一个公园散步到了另一个。
四、断桥残雪
从平湖秋月往东北方向走去,一条长堤压水面蜿蜒而去。这便是著名的“白堤”。与苏堤相比,白堤宽敞而亮堂。
五、苏堤春晓
压堤桥适合观赏西湖全景,桥南的御碑亭立有康熙皇帝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现在的名称就是沿用康熙皇帝的亲笔。
六、雷峰夕照
夕阳与朝阳的光线散射最大,最为柔和,而朝阳从东边升起,与雷峰塔的夹角比较尴尬,所以只有夕阳与雷峰塔最配。
七、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孤山南麓与白居易所筑的白堤之间,是视野开阔、意境清幽的泛舟赏月之地,也是西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点。
八、南屏晚钟
在西湖南岸屏山一带,就有南屏晚钟,这里的景观主要是佛教文化古迹,这里也是西湖十景历史最悠久的地方。
九、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可以说是西湖十景中观赏姿势最高的一个地方,因为在天气、角度和植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这个景可能是很难遇到的。
十、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在西湖的西侧,在岳飞庙的前面。在南宋时期,曲院风荷这里是由宫廷酒坊的,到了夏天可以看荷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湖边的建筑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湖边的建筑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