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人文历史?

阳光正好。中山桥之东,黄河边步道上,零散几个人在散步,水岸相接处,几名工人师傅正在快艇边忙碌。

如果时光回到抗战时期,也是这个地方,远处人们在取水,近处几个筏工在忙碌着。

那时,从中山桥到水北门(永昌路北口)之间,为水北门湾子码头,这里是兰州最繁忙的码头之一。再往下,还有一个码头名叫黄河沿古渡。再往下,则是水洞楼子渡口。

从汉代至今,兰州黄河沿岸大约形成了16个渡口,其中城区附近有雷坛河口、黄河沿、教场河、徐家湾、东岗镇等几个渡口。这些古渡口,有的还在用,有的已经修建了大桥。

兰州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点亮了兰州,也制约了兰州。为摆脱兰州的地理制约,黄河上有浮桥、铁桥沟通南北,也利用黄河,行驶皮筏子发展水运。

那些古老的码头,就是为了发展黄河水运而来。新中国成立前,黄河水运非常兴盛,上至青海,下至包头,运输各种地方特产。

兰州的黄河水上航线,一般有两个码头:其一为水北门湾子,即从中山桥南头到永昌路北口一带。其二是水洞楼子,今天的大教梁黄河沿一带。这些地方都建有关帝庙、晏公庙、玄武祖师庙等,护佑黄河筏工平安。

过元通大桥,就是新码头——兰州港。兰州港也叫通渭路码头,它在元通大桥和老干部活动中心(今市民公园)西侧之间,也是以前水北门湾子和黄河沿古渡的中间地段,依托这俩古渡发展壮大起来的码头。通渭路码头它实质上和兰州港为一体。在我们的感觉中,通渭路码头是一个相对比较早的称呼,有些古老;而兰州港则是近几年来新兴的称呼,比较时尚。

兰州地域文化类型?

黄河文化:兰州是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文化对兰州城市产生了深远影响。黄河文化给兰州这座城市印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造就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

丝路文化: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丰富的丝路文化资源。兰州的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中心,留下了许多丝路文化的遗迹和文化遗产。

多元民族文化:兰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多元民族文化。兰州的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如++、++尔族、藏族等,这些民族在兰州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军事文化:兰州历史上曾经是边疆重镇,具有丰富的军事文化。兰州的军事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如明代的镇远桥、清代的黄河浮桥等,这些军事建筑和设施都见证了兰州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
总体来说,兰州地域文化类型丰富多样,既有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多元民族文化等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也有军事文化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类型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兰州独特的地域文化。

兰大历史?

兰州大学历史非常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兰州大学成立于09年,历经百年的沧桑变迁,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在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声誉和优势
除此之外,兰州大学历史学专业还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历史学者和研究团队,建有一支较为完整与系统的学术平台和研究基地,对于各类历史问题,能够提供严谨而有效的研究和思考

兰州大学历史?

1931年4月,据教育部第380号公文,甘肃大学改为省立甘肃学院,省立甘肃学院奉教育部令,将文学系改为文史系,王德生任系主任。

1938年7月,《修正省立甘肃学院大纲》经教育部批准备案。据该组织大纲,省立甘肃学院设文史系、教育系、医学专修科,其中文史系学制为四年,系主任邓春膏。

1946年,国立兰州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7月15日教育部发文准设文理、法、医三学院,文理学院先设历史系等8个系。

1948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文理学院正式分为文学院、理学院。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历史学、英国语言文学、俄文、边疆语文5系。

1959年,甘肃省教育厅通过了《关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合并于甘肃师大和兰州艺术学院的方案》,历史系并入师大。

1961年,江隆基就任兰州大学校长后致力于恢复兰大文科各系的工作。7月25日,高教部发文甘肃省教育厅并抄送兰州大学,同意兰州大学恢复文科。根据高教部及甘肃省委意见,兰州大学恢复历史系,设历史学专业。

2004年2月,根据《兰州大学组建学院暂行办法》,在原历史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兰州历史文化脉络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兰州历史文化脉络分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兰州人文历史 关于兰州历史文化脉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