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文化的内容,特点?
内容:受孔圣人的影响,人们奉承“仁爱”的行事风格,形成了友爱和谐的社会风气。同时受法家的思想影响,坚决例行“依法治国”。
人们的生活才得以安康,社会治理更是井井有条。道家使人学会和谐统一,追求内心的宁静。
中国的传统文化各具特色,在人们需要的时候都会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而宗教信仰,往往作为人心中最圣洁的一种存在。凡是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
佛教和道教作为被中国人信仰最多的两大宗教,其地位显而易见,佛教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尤其是绘画和雕塑更能显示出其影响。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也曾风靡一时,后来逐渐衰落,但其中的忠孝仁义、柔韧不折等观念深入人心。
特点:开放、多元、封闭、保守,中庸,和谐,自强,积极,统一、心怀天下,顺其自然、功利致用、贤人政治、天人合一、重视伦理、家国一体等等。
以上所列,有的着眼局部,有的强调全局,有的看重现实,有的面向理想。
中国历史文化的内在特征?
中国历史文化的内在特点为文化的品性,即精神。关于内在特点的说法,有冯友兰先生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先生的“宗教特性说”、李泽厚先生的“美学特性说”、梁漱溟先生的“伦理特性说”。中国历史文化的内在特征表现为:
(1)中国历史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以宗法道德为维系社会的根本纽带,以儒家提倡的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
(2)中国历史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文化的交互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
(3)中国历史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中国是农业大国,老百姓爱土、敬土、安土,把土地当作自己的生命与依靠,形成了浓厚的乡土情谊。
中国古代史的历史特征和发展趋势简单的?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秦。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能为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基础;
4.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5.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宋元(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到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证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论中国历史的文化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论中国历史的文化特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