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常识科普?

列举了五条人文历史常识如下:

一、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的文明表现在:象形文字,十进制位的计算方法,制定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等。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表现在:楔形文字,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用肉眼观测月蚀等。古印度的文明表现在:《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部世界著名史诗,建筑和雕刻艺术发达。古中国的文明集中表现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四大发明。

二、欧洲文艺复兴

15至16世纪,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以其绘画及雕塑艺术,被后世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代表作品:意大利的但丁,代表作《神曲》;薄伽丘的代表作小说《十日谈》;英国的莎士比亚,代表戏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威尼期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西班牙塞万提斯,代表作长篇小说《堂·吉诃德》。

三、英国革命

英王查理一世于1640年召开议会,企图通过征收新税,以讨伐苏格兰起义,遭到议会反对,议会反而要求限制王权,这一事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清++克伦威尔率议会军打败王党,成立共和国。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死后其弟詹姆士二世继位,1688年,辉格党人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赶走詹姆士二世,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共同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共同继位,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圆周率的历史资料?

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x=0的最小正数x。

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读作[paɪ])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九位小数3.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1665年,英国数学家约翰·沃利斯(John Wallis)出版了一本数学专著,其[24]中他推导出一个公式,发现圆周率等于无穷个分数相乘的积。2015年,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氢原子能级的量子力学计算中发现了圆周率相同的公式

2019年3月14日,谷歌宣布圆周率现已到小数点后31.4万亿位。

2021年8月17日,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瑞士研究人员使用一台超级计算机,历时108天,将著名数学常数圆周率π计算到小数点后62.8万亿位,创下该常数迄今最精确值记录。

中文名:圆周率

外文名:Ratio of circumference to diameter;Pi

符号表示:π

近似值:22/7(约率)、355/113(密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781年中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781年中国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人文历史常识科普_圆周率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