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专题手抄报内容,简短的?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19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
“唐”这国号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李渊在隋朝时继承唐国公;在隋恭帝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们的皇帝与唐王朝并无血缘关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赵郡名望,同时李氏家族也是陇西军事贵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中国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不过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唐朝皇族李氏带有鲜卑血统。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皓亦是其远祖。北周时推行鲜卑化政策,李氏被迫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又恢复为李氏。
移风易俗的由来?
“移风易俗”一词出自明代思想家李贽的《日知录》,意为改变陈旧的风俗习惯,推行新的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念。其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
汉武帝时期,皇帝下令推行“改制易服”,禁止百姓穿着丝绸衣裳,按照军人制式穿着制服,推行机构管理人民,以便统治。然而这个政策仅限于官方范围内,没有带来真正的社会风气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移风易俗的思想开展渐广。唐代时期,盛唐时代的诗人白居易提倡,“应改妇女束发,使之解茅。令人日进,爲国强固。”以后历代政府,均致力于推动“移风易俗”,修改过时的礼教制度,推广新时代的社会道德标准,倡导人们秉持安身立命之道,不断进步。
现代社会,移风易俗更是推向极致,倡导健康、和谐、节俭、环保的现代素食主义、绿色生活、文明礼仪等理念。这些理念,强调为了保护环境和个人健康,要从生活、饮食、住宿等各方面来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移风易俗源于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和文化传统,旨在推动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
移风易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中孔子提出的“礼运”观念是最具代表性的。
到了汉朝,礼仪制度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移风易俗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旧有的陋习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移风易俗已经成为一种引导人们价值观转变和思想观念更新的现代文化,目前,各地政府和文化团体都在推行一系列文明礼仪、文明行为、文明语言、文明生活等方面的活动,以期达到推动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的目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唐朝历史文化的手抄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唐朝历史文化的手抄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