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有哪些优良传统电大?

中国古代史学有四个优良传统:

1、学兼天人 会通古今

2、以古为镜 经世致用

3、求实直书 书法不隐

4、德识为先 才学并茂

它对当今中国史学的发展的借鉴意义有:

1、我国自古以来,对于历史遗产和记事写史,很注意借鉴和垂训的作用,所谓“以古为镜”,发挥史学的经世作用。

2、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史学家向来都对国家治乱兴衰给以极大关注,表现出饱满而深沉的政治情怀。这种政治情怀,大多以经世致用为其出发点和归宿。

3、重视史家业务和思想修养,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刘知几认为,史家必须兼有史才、史学、史识三长。后来,章学诚又补充了“史德” 。德、才、学、识是对史家素质的全面要求,因而它就成为史家的奋斗目标和评论史家的标准。

历史学难学吗?

不难学。历史学是基础学科,没有太深的理论更多是历史资料的梳理和学习,对语言要求比较高,学习中国古代史文言文要有较好的基础,学习外国历史要掌握一门外语,其余没有太多要求,所以学科比较容易学习,就业可以从事历史领域研究去研究所或学校担任历史课教师。

历史观和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基本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考据法,即搜集和考证材料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计量史学,通常通过一些统计的数据进行计量,然后得出一些结论

3、口述史学方法,也称口碑史学、口头史学等,是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收集人们口述的历史资料,用来研究历史的新学科。口述历史学是历史学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实地调查的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4、比较史学,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5、心理史学方法,又称“心理历史学”,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探究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各种活动,从“心理”的视角丰富和完善历史认识的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由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所开创。

6、跨学科史学方法,跨学科学是以学科间有关的共同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科技术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学科。现代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一方面,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解决日益复杂的许多重大问题又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和综合,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结合,不断涌现与传统学科分类迥异的新学科。

学习历史怎样是最有效的?

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回答一下您的问题,与您共勉。

第一,学历史要培养兴趣。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是什么绝对的真理,如果你对她一点兴趣都没有,那学起来是很痛苦的,效果也是很差的。所以,要想学习好历史,必须要培养自己对历史的兴趣,你要热爱她,愿意去“追求”她,探索她。

第二,学历史要改变认知。要改变对历史的认识,很多人一想到历史,就会觉得历史都是讲的前人的事情,已经都过去了,又呆板生硬,学了有什么用,其实不然,培根说过“学识使人明智”,中央纪委前任书记王岐山说过“任何现今的事情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参照”,所以学史能知今,亦能知未来,历史是生动的,是活泼的,是灵秀的,她丰富多彩,曼妙迷人。

第三,学历史要用对方法。我学习历史,主要就是采用纵横对比法,由点及线,由点及面。我会首先将中国历史按照时间逻辑列出来,列朝代,列皇帝,列主要历史事件,时间线有了,就深入到每个朝代,每个时期,找典型人,找典型事,横向发散,比如康熙帝执政期间是1661—1722年,横向发散后,既能发现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的特点,也可以发现这一时期欧洲,美洲等地区都处在什么发展阶段。数横数纵后,学习的历史内容就会逐渐呈现逻辑性,系统性。

第四,学历史要丰富渠道。很多人会认为学历史就是要死啃教科书,死啃史书典籍,当然,学习正史典籍是必要的,必须的,但其实学历史还有很多渠道,如看小说,看电视剧,看电影,看纪录片,听讲座,看野史杂闻等等,采取多种渠道学习会使自己的史学视野更广阔,更能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真相,当然,自己的收获也会更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学学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学学习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史学有哪些优良传统电大_历史学难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