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文明起源?
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3世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巴”命名,称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是一个分布范围非常广大的文明,在时间上大致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及古埃及文化同时。这一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终彻底消失。取代哈拉巴文化的是由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的新文化体系,它就是吠陀文化。
吠陀文化是通过吠陀经典古梵文史料表现出来的。吠陀经典即《黎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达瓦吠陀》。这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早期吠陀时代的历史几乎完全无从考查,《黎俱吠陀》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的主要活动是祭祀、迁徙和对土著居民进行征服。雅利安人在这时的主要祭祀对象是代表自然力量的因陀罗、阿耆尼诸神。
在吠陀时代晚期,雅利安人的文化相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他们从早期主要居住的旁遮普移入恒河流域地区。种姓制度在这时大概已经出现。崇拜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的婆罗门教代替了敬奉自然神灵的早期吠陀信仰,这种宗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抬高祭司阶层的地位。往世书和印度大史诗描述这一时期雅利安人分成不同的部落集团,而且人民中已经有被称为“罗”的领导者出现。敌对的部落集团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最终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早期印度国家。
在公元前600年时,印度有不少于20个这样的国家,吠陀时代到这时通常认为已经结束。这一历史时期是所谓的列国时期,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期,也常称为佛陀时期。列国时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流派,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通常称这次思想爆发为“沙门思潮”,新涌现的许多思想潮流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反对婆罗门在印度社会中的特权地位。
吠陀时代,是中国的什么年代?
商周。 公元前1500~前900年被称为前期吠陀时代,公元前900~前700年被称为后期吠陀时代。商朝又称殷、殷商,从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四种吠陀文献分别讲什么?
《吠陀》有四部本集,所编辑的诗歌是供古代祭司举行祭祀仪式时用的。
它们分别是:《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其中的《梨俱吠吠陀》文学价值最高。
史诗时代是指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3、4世纪。
史诗时代产生了古代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它们和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形成东西方对峙的双峰,屹立在上古文学之颠。
它们都是民间口头创作的宏伟巨著,分别反映了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东西方历史和社会现实。
《摩诃婆罗多》是一部庞大的梵文叙事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罗摩衍那》也是梵文叙事诗,意为“罗摩的传说”或“罗摩的漫游”,作者相传为蚁垤仙人。
全诗约两万四千顷(相当《荷马史诗》两大史诗的二倍。
吠陀时代读音?
吠读作fei,声母是f,韵母是ei,读音是四声。
陀读作tuo,声母是t,介母是u,韵母是o,读音是二声。
时读作shi,它是整体认读音节,读音是二声。
代读作dai,声母是d,韵母是ai,读音是四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历史吠陀时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历史吠陀时代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