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概念及特征?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所处地理环境不同,经济类型不一,有的属于南方山地村寨,有的属于北方农牧结合村寨;有的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于一身,有的自然资源不是十分富集,但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厚;有的临水,有的临山,有的依山傍水;有的是延续千百年的古寨,有的是新建如旧的新寨。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成民族旅游村。

民族村寨概念及特征,中国侗族村寨历史文化研究 - 华夏历史

云南民族村的历史背景?

云南民族村是一个新兴的人文景观旅游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滇池北岸--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占地面积约90公顷,其中四分之一为湖泊水面。

云南民族村所处的地带,1970年以前属于滇池内湖草海的一部分,1970年大兴"围海造田",办国营海埂农场,继后海埂农场又分为海埂公司和海埂公园两家。海埂公园与云南民族村有着历史渊源关系。海埂公园组建于1965年,1970年"围海造田"时撤销,1980年9月1日恢复海埂公园,1991年昆明市编委批准成立昆明民族文化风景旅游建设管理处,将海埂风景游览区,包括海埂公园,隶属昆明民族文化风景旅游建设管理处,即云南民族村的前身。1994年,民族文化风景旅游区建设管理处更名为云南民族村。同年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将海埂公园从云南民族村划出。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公里处的滇池之滨,占地1340亩,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等名胜风景区隔水相望。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融民族风情、音乐舞蹈、宗教文化为一体,集峻山秀水、玲珑景致为一园,形象深刻地反映云南古老神秘而又焕发现代气息、丰富博大的民族文化。自1992年2月18日开村以来,云南民族村已建成开放了傣、白、彝、纳西、佤、布朗、基诺、拉祜、哈尼、德昂、景颇、藏、壮13个民族村寨和一个摩梭之家,正在建设的还有++村、蒙古族村、满族村等12个村寨。各个景点错落有致,亭阁廊榭点缀其间;游览线路柳暗花明,湖环路转。相信村寨中的每景点都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流连忘返。

侗族传统社会制度有?

  

  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传统侗族女性在这一关系中的地位如何?笔者以为,传统侗族妇女地位具有流变性,在她们一生当中,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会随着女儿、妻子及母亲等社会角色的变换而变化。同时家庭具有整体性,妇女地位问题其实是社会、家庭及个体需求的混合表现。

  传统侗族社会的两性制度围绕“天地人和”这一理念来建构,和谐作为古已有之、东西横贯的发展理念,直接塑造了侗族社会两性制度,社会两性制度又进一步激励和约束了女性的行为。基于“观念—制度—行为”的分析框架,本文

首先对传统侗族社会女性观念进行介绍,其次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对传统侗族社会两性制度安排进行梳理,进而对侗族妇女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制度实践进行描述和分析,最后从立法角度反思我国当下婚姻家庭立法,并对新型两性和谐关系及和谐家文化制度建设进行思考。

  一、和谐是传统侗族社会两性制度的观念基础

  (一)传统侗族社会的和谐观念

  侗族长期居住于湘黔桂三省区毗连的大山之中,是典型的山地民族。侗族多聚居在依山傍水的地方,他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保护的山水和树木。侗族的鼓楼、风雨桥、侗族大歌便是绿色文化的代表。

同时,侗族是一个喜欢月亮的民族,侗族地区的许多文化事象都与月亮有关。青年人集体谈情说爱叫“行歌坐月”,晚上男女单独约会叫“凉月”,全村集体游乡做客叫“月也”,月亮负载了侗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基于绿色文化和月亮文化的审美情趣及自然观念,尊重自然、维护自然成为了传统侗族的最高精神价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侗族村寨历史文化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侗族村寨历史文化研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民族村寨概念及特征 中国侗族村寨历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