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红色故事有哪些
福建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许多红色故事。比如,闽西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它的创建和发展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还有闽南抗日根据地,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人民+++在这里发动了许多著名的战役。此外,福建还有许多著名的革命先烈,如黄炎培、谢觉哉等,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红色故事,激励着福建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3分钟演讲闽西红色故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后,从赣南中央苏区突围回闽西的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组成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坚决摒弃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红八团、红九团及各县地方武装,紧密地依靠人民群众,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原闽西苏区的基本区域龙岩、永定、上杭、连城、漳平、宁洋、平和、南靖、长汀、清流、归化及广东省的大埔、饶平等县的广大地区,进行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游击战争,先后打破了+++军10个正规师的反复“清剿”,在战略上配合了红军主力的行动,保存并发展了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开辟了大片的游击根据地,保持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支点,取得了与红军长征相辉映的伟大胜利。
+++军在“清剿”初期以军事进攻为主,依仗其军事上的绝对优势,采取分进合击,层层包围的战术,“追剿”“驻剿”“搜剿”并用。后又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军事、政治、经济“三管齐下”。还实行自首政策,颁发所谓“自首自新条例”,引诱红军游击队中的动摇分子投降变节。这种瓦解政策曾经给红军游击队造成一定困难和损失。
为求得生存和发展,红军游击队运用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红八团创造的“散兵群战术”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战术,搞得+++军防不胜防,处处被动挨打。红八团分散活动时,+++军大肆散布红军游击队已被“剿灭”,并准备在龙岩城召开“剿匪”祝捷大会。为打击敌人的气焰,粉碎其谎言,邱金声率一个短枪队,夜袭龙岩+++陆军第十三医院,缴获大量药品。邱金声还在医院打电话给驻守龙岩的第十师师长李默庵,警告他不要吹牛。岩南漳游击队,在掩护群众收割中,用6发子弹,打退了+++军一个连的抢谷队;在岩永靖地区的一次战斗中,17名战士以200余发子弹,打退了敌人一个团的进攻。后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将这种战术加以总结,印发给其他部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梅州红色故事?
高举革命旗帜
红四军挺进梅州
初春时节,细雨蒙蒙。穿过熙熙攘攘的梅城江北老街,更能感受其中的梅州历史记忆。作为梅州文脉的见证,梅州学宫始建于北宋年间,曾几经损毁、重修、扩建、改建。至清末,孔庙建筑计有大成殿、明伦堂、魁星楼、崇圣祠、棂星门、仪门、戟门、东西庑、泮池等,可谓蔚为大观。
距离梅州学宫不远处的梅江区委党史研究室里,江文秀翻阅着史料,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他所翻阅的史料篇章题为《红四军挺进梅州》,那是一段发生在1929年的革命历史,其中一个重要地点便是梅州学宫。
“红四军挺进梅州,是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当时扩大革命根据地战略方针的贯彻,对当时广东东江地区、特别是粤东梅州地区土地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和巨大推动作用。”江文秀介绍说,1929年1月,由于革命的需要和形势的发展,红军第四军(亦称朱毛红军)下井冈山,相继向赣南、闽西和粤东北梅州地区进军,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局面。而这一举措,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根据史料记载,为了迎接红四军入粤,东江、梅州党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应工作,从组织、军事、政治、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调整部署,足以证明对红四军入粤的重视与欢迎。
时至今日,仍能在江北老街看见些许当年的革命标语印记。对于居住在梅城的老一辈,或多或少听说过这段历史。“我小时候,就听我爸爸经常讲起红四军攻占梅城的革命故事。”时常到梅州学宫散步的李叔如是说。
红四军进军梅州,并不是长驱直入,亦不是大部队统一进军的。1929年10月19日,根据中央指示,由军长朱德、参谋长朱云卿率领3个纵队6000余人,从闽西上杭、武平出发挺进东江。当天,前锋一纵队在林彪率领下抵达梅县松源,在五里桥附近与敌军一个营发生遭遇战,敌军一触即溃。20日,朱德率2000多人从石下坝到松源。21日至22日,二纵队也集结在松源。22日,陈毅和罗欣然等也来到松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闽西感人的红色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闽西感人的红色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