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关于25000千里长征的故事选一个写下来?
夹金山的一天
舒启兴是一个15岁的砍柴工,在地主家备受折磨。这一年秋天,红军来到他的家乡——夹金山南麓的宝兴县。红四方面军在宝兴先后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地方武装和游击队。舒启兴看他们给穷苦人饭吃,比在地主家呆着强,就偷偷跟着队伍走了。
1936年春天,红四方面++移去康北藏区,舒启兴跟着队伍翻越了夹金山。他们是在种苞谷的季节翻雪山的。早上天不亮就开始爬山了,雪山很难翻,他们走得很快,一直走到天黑。战友们用柏树皮和干竹子扎起火把,砍来竹竿、树枝做成拐杖,用++送来的干海椒做御寒食品,饿了只能吃上一口雪。大家互相鼓励着,搀扶着,艰难地往上爬。
越往上走,路越险,高原反应越大,人也越头晕,仰面看,头顶上有人,低头看,脚底下也有人。这时候人已经走到了疲倦的极限,但是谁坐下来,谁就永远起不来。雪山的天气就像孩子脸,变化无常。一开始还艳阳高照,突然间就能狂风暴雨,下起冰雹。战士们第一次碰到冰雹天气时没经验,都把斗笠顶在头上,结果斗笠全被砸得破破烂烂的。后来就用洗脸盆顶在头上,陶的、铜的,冰雹敲打在上面“叮叮当当”就像音乐。有时候大家没有来得及准备,核桃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大家只好用手捂着脸走路,冰雹砸在手上,生疼生疼的。还有好些战士猝不及防,跌倒了,滑下山了,就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长征路上的两到三个小故事?
①金色的鱼钩。描写的是红军战士受伤了,同志们为了让他早日康复,到河里去钓鱼的动人故事。
②半床棉被。红军路过少数民族的地方,把自己的仅有一床棉被一裁两半,留给了大娘。
长征时的故事?
红军长征的故事:过草地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终于翻越了夹金山,在前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这次会师使红军的士气大增,两方面的红军都欣喜若狂。
两方面红军会师后,兵力加起来有十万多人。这种情况对中央红军来说当然是十分值得高兴的,因为装备和给养充足的四方面军,可以大大地缓解中央红军一路行来缺衣少粮的现状。同时,对红四方面军来说,与怀着共同的心,不懈战斗的同志们相聚也是一件大喜事。
但正值红军队伍士气高昂,跃跃欲试的时候,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tāo)却以种种借口,故意拖延四方面军主力北上战斗。为维护红军内部的团结,党中央在反复研究之后,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并根据他的部署,对红军队伍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这样,过雪山之前,毛泽东制定的松潘战役计划就没能进行下去,而被张国焘的“赤化四川”计划阻止了。两方无法妥协,以致延误了战机,致使红军在小金县和毛儿盖地区停留了一个多月时间,最终只能选择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大草地北上了。
8月3日,红军制定了夏洮(táo)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地区北进;右路军则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地区北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随后,右路军进入了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长征路上的一大挑战。
在这片草地中布满了水草、沼泽、泥潭,除了野草,什么都不长,根本就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这是唯一安全的落脚处。从一个草甸到另一个草甸,跳着前进。一天下来,精疲力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长征的历史故事2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长征的历史故事200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