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管党治警的标语?

一)要严格落实从严治警责任。

从严治警,必须增强管警治警意识、落实管警治警责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警就是空谈。

当前,队伍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老好人”思想盛行,“抬轿子”的人多,“打板子”的人少,抓表面工作的人多,抓责任追究的人少,遇到问题绕着走。

问题产生的原因除了少数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之外,职责不清是最主要的问题。

部分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队伍作风建设是政工业务,不归自己管,未落实“一岗双责”。

少数政工纪检干部不熟悉业务,不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疏于对队伍的教育和管理。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队伍管理责任制,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将队伍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位领导干部身上,切实解决责任不清的问题。

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从严治警责任承担好、落实好,坚持队伍建设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抓具体、抓深入,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

(二)要坚持思想建警和制度建警紧密结合。

思想教育解决的是认识问题、价值问题、观念问题,是拧紧“总开关”的根本性措施。

制度建设解决的是治理规制、行为规范的问题,是把“权力关进笼子”、带有约束力的措施。

当前,公安队伍作风建设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有的甚至已经不会或不大习惯于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事实上,制度建警和思想建警是内力与外力结合的、相辅相成的队伍建设措施。

《山海经》有哪些历史意义?

这些年,仙侠、玄幻类题材火爆,《山海经》也屡被改编为游戏、影视作品,以致许多人已经搞不清《山海经》的真面目了。题主的这个提问有为《山海经》正本清源的作用,可谓功德一件,所以,先为题主点个赞吧。

在研究三星堆的过程中,本人对《山海经》做过较多的研究,因此,对于题主的问题,也算有些认识。我认为,《山海经》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大事件历史的记录。

《山海经》记录了大禹治水、黄帝蚩尤之战、成汤伐桀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记录都有很高的可信度。根据段渝等学者的研究,《山海经》对上述事件的记录可能是中国文献中的最早记录者。王国维曾利用《山海经》和甲骨文卜辞进行互证,写成了《殷卜辞中所见先王先公考》一文;同时,胡厚宣运用《山海经》的四方风记载用来解释卜辞的四方风问题,也获得了重大的成就,这些都是《山海经》具有坚实史料价值的铁证。

第二,早期地理的记载。

作为可信的地理学资料,《山海经》在汉代王景治水之时就被使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通过对《山海经·北次三经》记载的黄河下游水道进行了详细分析(如图),指出《山海经》的记载有很强的可靠性。同时,谭其骧发现《山海经》记载的黄河下游故道与《禹贡》并不相同,并明确指出《山海经》的地理记载比《禹贡》更为古老。

第三,语言的记录。黄树先、张永言等语言学者均曾就《山海经》中的语言现象进行研究,证实里面保留了大量的民族语言。比如《海外南经》的“虫为蛇,蛇号为鱼。”张永言即就指出,蛇读为鱼是古代越人读法,当今的泰语、掸语、老挝语、侬语、傣语,壮语、布依语等都仍然保留着这种读音。这种语言研究方面的结果,可以有效地确定《山海经》记录的地域,对于那些把《山海经》夸大为世界地理的荒唐观点可以算是一种无声的批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文化旅游宣传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文化旅游宣传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从严管党治警的标语_《山海经》有哪些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