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送节礼八样?

山东送节礼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也存在很大差别,俗活说,一个地方,一个风俗吗。

我们这里送节礼一般是八只公鸡,而且要红毛的,八斤条肌肉,八条烟,不分好孬,随自己。八瓶酒,酒要好点的,八斤糖果,八箱奶,八条鱼,最好是大鲤鱼。八斤茶叶,这算下来也得好几千啊。

山东送礼习俗?

山东是礼仪之乡,不管大事小事过节还是过年都要送礼的,山东人人情特别重,遇到托人办事,找人说亲还是红白喜事大节小节都要送礼的

先说订婚吧要送彩礼,酒烟糖茶瓜子自然少不了的,结婚更不用说了,新女婿过年要给丈母娘送礼,我们这叫四星礼,岳父母家自然要好酒好菜的招待一番,还要找家族重要的人陪着,这个就不说了,需要别人帮忙要先送礼,过节自然更要送礼,总之山东人以礼相待,礼仪之乡礼重是存在的

山东过年礼节?

山东春节的礼节如下: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和祖先,还要拜长辈。

春节的第一顿饭大都是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

山东的民俗特色有哪些?

山东普通的节日习俗:

1.春节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2.济南泉水文化周

每年9月,在泉城广场会有大型广场文艺晚会暨焰火晚会和体验泉水文化等活动;大明湖有铁人三项对抗赛;在南部山区亦有“南山戏水节”等。

3.蓬莱渔灯节

时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十四。届时渔民纷纷到蓬莱阁龙王宫送灯、进奉贡品,祈求出海平安和渔业丰收,后改为设供祭船、送渔灯、放鞭炮,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山东风俗有什么风俗习惯?

山东才有的风俗

1、饮食

山东日常饮食风俗,整体说来属于北方类型,其鲜明的个性、独具特色的饮食方式和烹饪技艺,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菜肴风味被誉为中国四大风味菜系之一,被冠名为“鲁菜”,享誉海内外。

山东日常饮食、节时习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日常饮食习俗,是与人民大众生活最为贴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

2、居住

山东居民有散居、四合院、三合院、府第、庄园等多种居住形式。散居院落不设院墙和大门,不与左邻右舍相连,但一户一台,户和户之间界限分明,每一个房台是一个单独的院子。这种散居院落多见于黄河滩区和鲁西北平原地区。

3、方言
山东话是山东人独有的文化遗产。山东话虽然属于北方话,但在发音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以北京话、东北话为代表的北部方言差异较大。

山东过年风俗


1、辞灶

和其他地区一样,山东人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的。“小年”,旧时称之为“辞灶日”。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情况的日子。所以在这天,人们要在家中“祭灶”,设摆供案祭祀灶神,送其上天汇报工作,以祈福纳祥。

这一天,家中还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扫除,称为“扫尘”。“扫尘”意味着把一切陈旧的“晦气”、“穷运”扫走,从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福气进门。

2、贴春联、贴福

过年贴春联、福字,是中华传统,山东也不例外。年三十这天,从早上一起床开始,各种年事活动就顺序开始了,这是一年中最为忙碌和开心的一天。贴春联、福字,在山东一般都是年三十上午进行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东过节特有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东过节特有的习俗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山东送节礼八样 山东过节特有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