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客家饮食习俗反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观念。

其一俭朴好客。客家人平素饮食节俭,不事奢华,而待客则十分大方,讲究“六碗八盆十样”,菜肴实惠量足,盛器多用盆、钵、大碗,有古民遗风;

其二尊老知礼。客家人设筵用八仙方桌,依辈份排座次,席间礼规繁多,吃鸡以鸡头敬老,上座留空位于已故先祖,以示敬礼,席间小辈给长辈敬菜敬酒等等;

其三追求吉祥。

如客家人筵席第一道菜上鸡,有“无鸡不成筵”之说

广东客家人的风俗?

广东客家人风俗

1、赠月饼

客家人热情好客,中秋佳节亲朋间用互赠月饼来传递祝福。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

据客家民间相传,元末朱元漳起义,在月饼内夹纸条传递统一一号令,在中秋之夜举事。史载,客家人先祖参与反元起义者甚众。此传说为客家的中秋节吃月饼赋予了特殊意义。

2、敬月光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3、唱山歌

月下对歌是被誉为“山歌之乡”的客都梅州一项长盛不衰的中秋活动。很多地方过中秋的时候都有唱山歌、斗山歌的活动。像在梅县、松口这些地方都非常盛行唱山歌,到了八月半就显得特别热闹。

“月光华华照山坡,山峦山岭树山多,中秋客家山歌日,山上山下唱山歌。”客家山村的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对月当歌,赏月谈心,这就是客家人特有的山歌中秋夜。

4、捧菜篮姊

客家传统的中秋节除以上的活动外,还有一习俗:叫“捧菜篮姊”又叫“捧月华姊”(捧即抬也),这一习俗在客家农村长盛不衰。每到中秋月圆之夜,各家各户男女老幼在皓月当空,一家人喜气洋洋,摆上月饼、果品之类焚香祈祷、化财帛(这一过程叫中秋赏月接月华姊)之后,一家人团坐分吃月饼、饮茶,共享无伦之乐。

客家人有那些风俗?

客家农村的“打吊聚” :

客家农村的“打吊聚”,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吃东西时,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

客家轿下酒风俗:

在客家地区,农家的妹子到了婚嫁年龄,在与男方确定了婚期后,在出嫁的前一日,女方家要宴请亲朋好友,这一天就叫“轿下酒”。大门上贴上对联:爱女出阁,佳婿乘龙。横批:喜庆盈门。这对联表达了妹子的父母对出嫁女儿的关爱和呵护,对未来女婿的赞赏。

客家的拜祖神活动:

客家有传统的拜祖神活动。拜祖神,指对已逝去的父母,乃至上祖英灵,而对直系上几代祖神,则是最经常叩拜的。一般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叩拜一次。这是最常见的叩拜上几代祖神活动。

凑谷会:

旧社会老百姓家中遇有大事,需要较多的钱开支时,银行一般是不贷款的。老百姓遇到娶媳妇、缴孩子读大学、建房屋、买田地、治丧等大事,靠民间的借贷来解决。其中有一种形式就是“凑谷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客家农业生产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客家农业生产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客家人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客家农业生产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