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庙的由来?
古名善板祠、济顺王庙,灵应庙。即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二十里七曲山大庙。祭祀晋人 “文昌帝君” 张亚子 (张育)。《寰宇记》 卷84梓潼县: “济顺王,本张恶子,晋人,战死,而庙存。《郡国志》 云:恶子昔至长安见姚苌,谓曰: 却后九年君当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当见。寻至建元十二年,随杨安南伐,未至七曲山迷路,游骑贾君蒙忽见一鹿驰逐至庙门,鹿自死,追骑共剥之。有顷,苌至,悟曰: 此是张君为我设主客之礼,烹食而去。” 《舆地纪胜》 卷186隆庆府: 灵应庙 “即梓潼庙,在梓潼县北十八里七曲山”。唐、宋以后,封张亚子为 “广济王”、“英显王”、“文昌司禄帝君”,所建庙宇不断扩大。明末农民义军领袖张献忠至此,奉神灵张亚子为宗,改为太庙。清避讳改为大庙。今庙宇为元、明、清三代建筑,殿宇楼阁亭台宫堂二十三幢,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其中明建天尊殿宏伟壮丽,有明铸铁神像十二尊。
梓潼庙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郊区的一座古老庙宇,其由来与历史人物梓潼公有关。
据传,梓潼公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在任职期间以廉洁公正、勤政爱民而著称。梓潼公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贤德和功绩,便在他的家乡梓潼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他的神像,并将其尊称为梓潼公。
梓潼庙在历史上多次重修和扩建,成为当地人们崇拜和祭祀的地方。庙内供奉着梓潼公的神像,人们前来祈福和祭拜,希望能得到他的保佑和庇护。
梓潼庙的由来和发展与当地人民对梓潼公的崇敬和纪念有关,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公正和勤政的重视。庙宇的存在和活动也成为当地社区的重要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一部分。
梓潼有哪些值得去的景点?
梓潼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众多值得一去的景点。首先,梓潼古城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其次,梓潼陵园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政治家的墓地,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此外,梓潼还有大观山风景区、江阳城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都是旅游者不容错过的景点。总之,梓潼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值得去一探究竟。
梓潼是啥意思?
梓潼之名,源于夏商。《广博物志·卷四十》引《蜀记》云,梓潼原名尼陈山,为夏禹治水疏理河道而陈放泥土的地方,故名尼陈山。
夏禹治水因与江河相处,欲造独木舟,知尼陈山有梓木,径一丈二寸,令匠者伐之,梓树不伏,化为童子,禹责而伐之。
先民以梓树为童子所化,即改尼陈山为梓潼山,因蛇水绕山,以水为表,故名梓潼。
蛇水亦因此而名梓潼水,秦于此置县亦以此为县名,其名实含梓树与童子相互变换之意。
北宋王象之撰写《太平寰宇记》表述梓潼之名的源起时,又云:“因县域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名梓潼焉。”
将县名之源起又另辟新意,说是源自梓林潼水。
梓,拼音是 zǐ,本义:指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用作人名意指生机勃勃、茁壮成长、自强不息之义。潼,本义指潼水。形容云起的样子。引申为盛多。用作人名意指向上、博学、兴盛之义。取梓潼为名字的含义是希望孩子独立自主,成长迅速,对知识如饥似渴,向高处不懈奋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梓潼有多久的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梓潼有多久的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