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者万民之命出自哪里?
出自《齐民要术·杂说》。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作的。
另外不要浪费粮食的名人名言,警句还有
1、民以食为天。——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指最重要,最根本的依靠。此句又作“民以食为天”(见班固《汉书·郦食其传》),本句大意是:老百姓把吃饭作为最要紧的事。活着就得吃饭,食物是维持人们生命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生活资料,须臾不可缺少,故此句把它喻为天。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古风二首其二》
两句大意是:谁知道盘子里的饭食,粒粒都是辛苦劳动得来的。诗共四句,前两句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农夫耕种的艰难。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出自北朝•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
齐民要术原文及翻译注解,包含:《序》《杂说》《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出自北朝•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
这两句大意是:粮食是天下百姓生命之所系,是国家之至宝。“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我国自古就有珍重粮食的优良传统,这两句至今仍不失为警世箴言。
农为邦本食为政先原文?
食为政先,农为邦本。出自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
贾思勰是什么朝代的人?
贾思勰是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农学家、官员,他的代表作《齐民要术》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间,在总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成就的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什么?
《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 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 (533年-534年),它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 影响。
贾思勰(xié),益都(今属山东)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 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 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
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 北、河南等许多地方。
每到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
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大约在北魏永熙 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间,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 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公元533年去世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公元533年去世历史人物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