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相关人物故事概括?
三十六计故事第一计瞒天过海 【故事】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镇江市一带)。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计围魏救赵 【故事】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内讧加剧,大大削弱了军队的力量。公元1860年,清军派和春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清军仗着人马众多,层层包围,使天京成为一座孤城。 为了解救天京,天王洪秀全召集诸王众将商讨对策,但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大家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年轻的将领忠王李秀成为洪秀全献上一计。他说:“如今,清军人马众多,硬拼只会凶多吉少。请天王拨给我两万人马,乘夜突围,偷袭敌军屯粮之地杭州。这样,敌人一定会分兵救援抗州。然后天王乘此机会突围,我也回兵天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天京之围可解。”翼王石达开急忙响应,并表示也带一支人马协同忠王作战。诸王全将都认为这是“围魏救赵”之计,有两位王爷亲率精兵突围,胜利是有把握的。可是洪秀全生性喜欢猜疑,以为天京被围,形势险恶,怀疑二王是不是想乘机脱逃,所以迟疑不决,没有吭声。李秀成猜透了洪秀全的心思,他突然跪倒在地泪如泉涌,说道:“天王,天国危在旦夕,我等若有二心,对得起天王和全军将士吗?”石达开也跪在天王面前,恳求洪秀全下令发兵。洪秀全深受感动,终于同意照计而行。
江阴历史文化精华录梗概?
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一)历史沿革
江阴历史源远流长。其人文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史上先后设立乡、县、郡、国、州、军、路等行政建臵,沿用暨阳、暨州、连洋、江阴等名称。 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汉高祖五年(前202),改臵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出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臵元始。西晋太康二年(281)臵毗陵郡。暨阳乡升为暨阳县,建县治于莫城,江阴始有县级建臵。梁景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臵江阴郡,并迁城于君山之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陈武帝的历史故事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陈武帝的历史故事概括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