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志聂氐历史?
++的聂姓始于西周时期:周武王得天下后传位到周康王时,封吕衡为卫国卿大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镇)作为封地赐予吕衡,位置与邢、卫、齐三国交界,可享有封地内的财政收入。
他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并修建了城池。后有百姓以“聂”为姓,并于聂氏合为一谈。这就是聂姓的起源了。(这是目前普遍认可的说法)大方寺在哪个景区?
大方寺,古名芳岩寺,又名五佛金光寺。位于淮北市之龙脊山南环,坐西朝东,背依盘龙,面对尖山,左依杏子山,据《濉溪县志》载:大方寺始建于东汉。民间传说该寺曾为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少年出家修行处。
姓池的名人有那些?
池姓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以下是一些池姓名人:
池裕得:明朝同安人,嘉靖年间进士,为官清廉,办事公正,通达事理,能够以理服人。
池生春:清朝楚雄人,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他为人慷慨大方,言行举止悉合礼仪,以不欺人为本。
池彪:浙江瑞安县人,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毕业,民国27年任清流县县长,民国29年离任。任职两年,办事有胆识,民国36年《清流县志》称其为“良吏”。
池梦鲤:宋代状元,太学上舍生。宋咸淳十年中恩科状元,任浙西、江东制置使,平江知府。
池峰城:著名抗日名将。1904年出生于河北景县,1920年起入西北军冯玉祥部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当兵,任排长、连长。1927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营长,中原大战后,任+++政府军陆军第二十六军第三十一师师长。
此外,现代也有一些池姓名人,如池子、池华琼、池约翰、池程和池源等。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有着出色的成就和贡献。
以下是一些姓池的名人:
1. 池莉:中国当代作家,著有小说《来来往往》《口红》《小姐你早》等。
2. 池约翰:中国内地男歌手、音乐制作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 MIC 男团成员。
3. 池华琼:中国内地女演员,出演过《十六岁的花季》《刘胡兰》《情定爱琴海》等影视作品。
4. 池源:中国内地男演员,出演过《永不磨灭的番号》《零度较量》《大刀记》等影视作品。
这只是姓池的名人中的一部分,还有其他许多人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五公祠的青铜钟是哪个朝代的?
府城鼓楼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鼓楼街内的古城垣上,是一座土木结构,古朴大方的城楼。鼓楼原名谯楼,又称文明楼。明洪武五年(1372年),海南卫指挥使王友所建,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台基为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扩建而成。据《琼州府志》和《琼山县志》载,府城是海南卫的所在地。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鼓楼坐落于城之正中偏南。楼内有重兵驻守,居高临下,以窥城内外动静,卫护治安,是古代一项军事设施。
楼内原有明正统元年(1436年)铜禁钟一口,钟铭记述了捐资铸钟情况及祈求国泰民安之意,现存五公祠。
农村掐辫子是用来做什么的?
农村掐辫子是用来做麦秆扇用的。
俗语:“十里八乡无闲女,家家都有掐辫人”。
清县志记载:新泰农村掐辫子手工艺始自清乾隆年间,农村闺姑妇孺,无不腋莛掐辫。
已有280余年掐辫子习俗的羊流镇,从事掐辫业,这成为麦杆扇发展的基础。
掐辫子是将麦秆编制成的样子,每个村都有收辫子的人,一个就是一子,一子可卖两三块钱。
经过巧匠们的精心编制,用麦秆做成各式各样的扇子,外形优美、简单大方,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即实用又精致的民间艺术品。
一把精美的麦秆扇全部完成需要3天左右,全程采用麦秆编织、绳线捆扎、最后人工缝制而成,形状有圆形、桃心形、花形、宝宝扇等各种形状,可以根据喜好随意编织,中间用细麦秆或彩纸或者剪上自己喜欢的剪纸订在中间,造型美观。与蒲扇相比重量轻、手摇不累;而且风力柔和、带有一股麦子清香,让人身心清爽;老少皆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方县县志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方县县志历史人物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