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史学家怎么评价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
一说到狄仁杰,大家第一形象肯定就是各种影视剧中塑造的那个断案如神的大神探,狄仁杰的形象是现在影视剧的一个大IP,不论是大银幕还是小屏幕,都对这一人物偏爱有加,也正是因为各种影视剧的推波助澜,狄仁杰已经成为了跟大宋包拯齐名的两位大神探。但是真正历史真的如此吗,其实神探之名并不坐实,狄仁杰并不像影视剧中所说的那样,反而是在为官一途上有自己的见解,《宦书》作者就是狄仁杰,他本人也一直是唐朝时期的政府要臣。哪究竟狄仁杰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历史的面纱。
我们先看狄仁杰所处的时代,李治武则天时期,也算是盛唐时期了,当时的狄仁杰只是一个地方官员,而且不是一把手,而是一个法曹,什么叫法曹,类似于现在的法官。后来迁到大理寺任寺丞,也就是同样职能的一把手了。大家都知道法官的职能就是断案,大理寺丞同样如此,狄仁杰被虚构成神探也是因为他断案的能耐大,没有冤假错案,并不是他破案能力强。
狄仁杰还有一个事是大家喜欢拿出来诟病的,什么呢?说狄仁杰在高宗李治时期就是当时的大理寺丞,后来到了武则天这里,他依然是朝廷重臣,说这不是违背常理吗?都知道重臣的一个要素就是不事二主,这狄仁杰这么做可不就是个墙头草吗?甚至后来狄仁杰还劝武则天传位儿子,还大唐正统。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说狄仁杰墙头草是冤枉他了,且听我慢慢说,狄仁杰之所以变得为官圆滑跟武则天有脱不开的关系,当时藩王造反,当朝丞相带兵平乱,本来造反已经平定,但丞相张光辅下令屠城,被狄仁杰拦住,随后被张光辅参了一本,被贬了。自那以后狄仁杰就变得圆通了,这也是他后来身居高位的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对历史人物评判的书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对历史人物评判的书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