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六大国公?
明朝开国六公爵
指明朝为开国立下大功,建国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六名功臣。他们分别是(排名分先后):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刘伯温,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花云,1353年投奔朱元璋,从此为朱元璋作战,所战皆克。后城陷被杀,终年39岁。朱元璋称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祭祀。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将追隨他的六位大功臣封为国公,分别是:
1韩国介——李善长。2魏国公——徐达。
3郑国公——常茂。4曹国众——李文忠。
5宋国公——冯胜。6卫国公——邓愈。
朱元璋创建了明朝后,对有功劳的大臣们进行了封赏。其中有6人,被封为公爵,是为开国六公。
开国六公的排名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他们在朱元璋创建明朝的过程中,建功立业,要么坐镇后方,要么冲锋陷阵,是朱元璋取得成功的左臂右膀。
公伯侯爵等怎样排的?
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公伯侯爵”排列顺序:公爵、侯爵、伯爵。中国周代爵位从高到低排序为公、侯、伯、子、男五爵,同时,爵位的排序也依据此而排列高低。而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公爵: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公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一等。
侯爵: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侯爵为“超品”,即为超过一品之意。只授与皇亲国戚与极少数功臣。
伯爵:中国自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伯爵的制度,伯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
公侯伯爵位怎么排的?
公侯伯爵排序:
公爵、侯爵和伯爵按爵位从高到低排序为公爵、侯爵、伯爵。
1、中国周代爵位从高到低排序为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2、西方爵位中英国爵位与中国爵位类似,按从高到低排序为公爵(Duke)、侯爵(Marquis或Marquess)、伯爵(Earl)、子爵(Viscount)和男爵(Baron)5个等级。
3、法国爵位分为王族、法兰西贵族和一般贵族。其中王族由国王的亲戚组成,法兰西贵族则是授予法国最高贵和强大的诸侯,而一般贵族则是指各类下级的贵族。
中国古代,按照爵位的话,是国公排在最前面,是最大的。因为所有的爵位一般是按照公、侯、伯、子、男排列,“公”在“侯”前面。
西方的爵位等级,因为其贵族的爵位跟中国的爵位几乎一样,也都是分为五等,所以在翻译西方爵位时也使用了公、侯、伯、子、男来翻译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国公排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国公排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