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宗麟关于幼教的民族性原则的主张?

注重和强调民族性。

他提出了创办具有“独立国家教育精神”、“民族精神”的幼稚园的主张。20世纪20年代,张宗麟痛心于中国幼稚教育领域被帝国主义教会把持,坚决主张“停办外人设立之幼稚师范及幼稚园”,创立“独立教育精神”的幼稚师范和幼稚园,号召人民提高民族自学性,积极设法举办民族化的幼稚教育。在对待欧美文化的问题上,张宗麟主张学其精华,但反对单纯改良幼稚教育,为儿童设计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儿童特点的

幼儿理论有哪些?

一、国外著名幼儿教育家理论简说

纵观国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幼儿教育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十五世纪前的“孕育阶段”, 这一阶段幼儿教育思想散见于各种著作之中;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中叶的“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有几位教育家提出了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十八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中叶的“初创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了较为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二十世纪后期至今的“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辨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心理学为学前教育提供了科学基础。

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代表人物与学派思想。

(一)古代幼儿教育思想。

十五世纪前“孕育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

1、柏拉图。古希腊的柏拉图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主张。教育思想有二:第一,强调心灵与体质的和谐发展;第二,重视故事、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2、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要进行儿童年龄分期教育。教育思想有三:(1)顺应自然,保护健康,以孩子的身体发育为主;(2)5岁前通过游戏进行身体活动,多听故事,少做学业活动;(3)5岁后适当开始学业活动,主要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昆体良。罗马的昆体良认为人的教育要从摇篮开始,凸显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二)近代幼儿教育思想。

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中叶“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夸美纽斯、卢梭等。

21世纪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基本价值取向有哪三点?

1、承认童年生活的独特性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儿童被看做“有罪的羔羊”“家庭的财产”,教育只能使这些天生有罪的儿童变成社会所需要的附庸.卢梭的“自然教育论”第一次把儿童从社会偏见和成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把儿童当成人看待.卢梭呼吁儿童本身就将拥有不可转让的价值.

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儿童的生理、心理、 教育等诸多方面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因而对儿童的看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不仅开始承认儿 童的独特性,而且以法律、法规等形式来确保儿童的利益.承认儿童童年生活的独特性包括两层意义:

(1)幼儿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童年期不可缩短

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既要看到儿童教育的近期效益,更应该将儿童的长远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童 年是一个充满活力、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有着极其重要的发展价值,不能将儿童生活仅仅看成是成人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

(2)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

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必须了解儿童,摒弃以成人世界的好恶为标准来评判儿童的传统思维模式,而 应以儿童的过去—现在—未来为基点,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儿童的变化,走进儿童的世界,了解他们已 经具备什么,需要什么,是怎样发展的,通过贴近儿童生活,符合人性的教育,才能使每一个儿童在学前教育回归生活的历程中,享受快乐、自信、有尊严的童年生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前教育历史文化主要观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前教育历史文化主要观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幼儿理论有哪些,学前教育历史文化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