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临县秧歌来历?

临县秧歌即伞头秧歌。 伞头秧歌是中国北方众多社火秧歌中的一种。因以手执花伞者领头舞蹈和演唱秧歌,故称“伞头秧歌”。其主要流行在黄河流域的晋西和陕北黄土高原,具体指山西省吕梁市的临县、离石、柳林、方山、中阳、石楼,和陕西省榆林市的吴堡、绥德、佳县、榆林、米脂、子洲、青涧等十几个县、市,以及延安市,其中尤以临县最盛,因此又称“临县伞头秧歌”。

伞头秧歌贺升亮爱人?

这谁知道,人家有没公开 贺升亮1963年出生于山西吕梁市临县贺家湾村。

招贤一带是伞头秧歌活动最盛的乡镇之一,许多著名伞头都出生在这里(如:清初高崇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高有贵、渠朱喜,五、六十年代的薛改栓、贺继文)。中文名 贺升亮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西 出生日期 1963年

秧歌七字调歌词?

演唱:贺升亮

歌词如下:

正月里来是嘛新年啊

村里村外锣鼓喧天啊

小佳人房中巧打扮啊

时兴头戴金簪

瓜子脸赛粉团

通红的胭脂点唇边

身上穿小花衫

得儿那呼咳儿呼咳儿呀

嘴说是看秧歌

哼其实是会情郎

王呀嘛王海山啊哎嗨呀

打扮起来多么苗条

欢天喜地人群里躦

大秧歌扭得真热闹哇

耍龙灯跑旱船

扭秧歌那个踩高跷

龙灯盘玉柱船象水不漂

秧歌辫蒜辫高跷打飞脚

得儿那呼咳儿呼咳儿吆号

那边的狮子还会抖搂毛啊哎嗨呀

喇叭吹来锣鼓也是敲

大人小孩拍着手笑

狠心的情郎哥为啥还不到哇

我翘着脚也看不着

净看人家的后脑勺

得儿那呼咳儿呼咳儿呀

埋怨自己个个头不够高哇哎嗨呀

猛瞧见情郎哥摆手把我叫哇

乐得我心乱跳脸儿发烧

有心喊他怕别人听到哇

扩展资料

贺升亮1963年出生于山西吕梁市临县贺家湾村。招贤一带是伞头秧歌活动最盛的乡镇之一,许多著名伞头都出生在这里(如:清初高崇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高有贵、渠朱喜,五、六十年代的薛改栓、贺继文)。

贺升亮从小受到这一民间艺术的熏陶和感染,使他的聪明才智与即兴编唱秧歌迸发出艺术火花。他十三岁开始在村里唱秧歌就被人们看中,十六岁挑伞出村表演已为很多人注目。几年的实践活动,使他在招贤沟里小有名气。

1982年他参加临县春节文艺调演期间,大胆投入县级机关秧歌队中挑伞排街演唱,一举轰动县城。1983年在临县首届伞头歌手比赛中荣获县委、政府授予的“著名秧歌手”称号。在之后的十多年里,贺升亮一路凯歌所向无敌。

山西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1、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山西省平遥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发源于山西中部的平遥县,传布至北方广大地区。

以此种技艺制作的漆器远在唐代开元年间已遐迩闻名,明清两代由于晋商的崛起,推光漆器有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5月20日,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51。

2、朔州秧歌长期在当地流行,并演变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为研究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流传以及演变提供了鲜活的材料。由于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受表演的时限性影响,朔州秧歌与其他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一样,渐渐走向濒危境地,抢救保护工作时不我待。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朔州秧歌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左权开花调,流行于山西省太行山区的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左权民歌风格在隋代开始形成,20世纪30年代,左权开花调从左权民歌中派生出来。左权开花调歌构思精巧,歌词新颖,衬词衬句凸显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感染力很强。

2006年5月20日,山西省左权县申报的左权开花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Ⅱ—1。

4、晋南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表演起来鼓声如雷、粗犷豪放;钹音清脆、荡气回肠;锣鸣镗镗、排山倒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有着“天下第一鼓”的美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吕梁伞头秧歌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吕梁伞头秧歌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伞头秧歌贺升亮爱人,吕梁伞头秧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