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操的历史故事?

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许昌曹魏古城历史典故?

许昌三国文化底蕴浓厚,东汉未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奉天子以令不臣”,雄踞许昌25年,这里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1年,曹丕废汉立魏,“魏都”自此始名,成为曹魏文化发源地,享有“三国文化之乡”的美誉。《三国演义》120回中有52回发生、演绎在许昌。

许昌在东汉末年,可以说是汉室的最后一个皇城。从公元196年到220年,在这短短的25年中,许昌一直承担着东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曹丕废汉立魏,把汉献帝封为山阳公,成为了魏臣。后来,山阳公就去了焦作,14年后病死。

因此,“曹魏古都”这个称谓,从时间段上来看,并不能把许昌作为东汉末年政治经济中心这一重要史实包含在内。所以说,把许昌叫做“曹魏古都”、“曹魏古城”

曹操和陈平的历史故事?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把持朝政,吕后把姓吕的新戚都安排成大官,很有可能夺取刘家政权。吕后死后,陈平,周勃等立即铲除吕氏势力,恢复并巩固了刘姓的权力。

东汉末年,朝廷势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曹操虽然权力很大,但他始终尊重汉献帝,没有篡夺权力。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150字左右?

青梅煮酒论英雄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諕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曹操有哪些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曹操有哪些历史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关于曹操的历史故事_许昌曹魏古城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