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焚书第一人吗?
焚书第一人其实是孔子。
现在也许大家就很诧异了,因为孔子从来都被大家戴上了神圣的光环,毕竟他是千古第一的思想家,教育家。不过历史就是历史,大家应该正视,知其因果,究其对错。这样才能在历史中真正的学习,发挥历史该有的作用。
孔子焚书,肯定不是空穴来风。一定会有相关的证据。
说孔子焼书是他自己在《尚书》里记载的,战国时期的人都看到了。后来,汉武帝命令孔子的后代孔安国重修《尚书》。孔安国在《尚书序》说“其余错乱摩灭弗可复知,悉上送官藏之书府以待能者”。孔安国实事求是地说了孔子毁灭破坏书籍的情况。
孔子到底烧了多少书,孔安国存到国家书库的资料《纬书》里记载的十分详细:“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诗》3000篇存 311篇,则2689篇孔子亦得而烧之矣”使后人对前史望尘莫及,因此成了断代史。
“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迄於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
先君孔子,生於周末,睹史籍之凡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於周。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其义。”
这其中的《八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八卦之所,而《九丘》则是当时的九州志,也就是地理书籍。坟典则分别指的是《三坟》、《五典》,分别是三皇和五帝所著书籍。因此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基本上把自己所能收集到的周朝及之前的书籍都给焚了,只留下自己的《诗》、《春秋》、《易》、《职方》等书籍。
康熙烧书的历史事件?
朝诗人章碣在《焚书坑》中有一句:“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意思是真正起来造反的并非那些个头戴儒巾,之乎者也的读书人。敢于铤而走险的往往是被逼到墙根根上连肚子都填不饱的“赤脚汉”。要不为什么秦始皇焚书坑里的灰烬还未冷,山东便又起了暴乱。你睁眼看看人家刘邦和项羽是成天抱着书本啃的读书人吗?不也一样搅得天下大乱。但是到了清王朝,书籍和文字却成了满人统治者最为惧怕的东西,仿佛书里的文字能幻化出魔力让读书人推翻他们的统治。
其中匪夷所思的“文字狱”是在乾隆22年,江西举人王锡侯好不容易用毕生心血写整出来一本《字贯》,仅仅因为书中不小心提到了皇帝的名字没有避讳,马上被“好事者”告发,不但多年辛苦编撰的书被查封销毁,粗心大意王锡侯本人也落得个身首异处。就连著名的桐城派古文大家方苞也因为家中藏有一本印书版被打入牢狱,更不要说其他的无名之辈了。康熙和乾隆皇帝再三颁布法令,凡是有诋毁本朝的书籍一律查办,立即销毁,胆敢存有“反清”思想意识的++一经举报立即从快“销毁”。
康熙烧书是指清朝康熙年间发生的一起大规模烧书事件。据历史记载,康熙在位期间,曾多次下令烧毁历代典籍和私人藏书,以维护统治秩序和思想控制。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是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他下令将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全部著作焚毁,以及清代著名学者钱谦益的《初学集》等数百种书籍,据说总共烧掉了约十万多册书籍。
康熙烧书的原因主要是出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考虑,他认为这些书籍内容过于激进,不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和思想统一。此外,康熙还担心这些书籍会被人利用来进行反清活动,因此采取了极端手段来加以控制。
然而,康熙烧书也引起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这一事件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引起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焚书的帝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焚书的帝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