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决定态度的名人事例?

1、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2、晋文公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文公流亡楚国,受到楚王礼遇,承诺将来晋楚交战将退避楚军90里(三舍)后来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兑现了他的承诺,退避三舍。

3、季布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似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有一个和季布同乡、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于是就托人写介绍信给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认识、交朋友。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会曹邱生,但是他面对季布讨厌的神色,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非常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

秦国山甲是谁?

秦惠王时期一名武将,任步军主帅。

大秦帝国里为了剧情需要虚构的人物,商鞅的徙木立信,让穿山甲赢得了给爷爷看病的钱,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了希望。知道了新法能够立功受爵,开始信任官府,相信他这样的隶民一样可以立功受爵,于是果断报名从军。

穿山甲改名山甲,成为一名秦国军人,希望在战场上立功,获得爵位,光宗耀祖。

就是这样的一个信任,一个选择,穿山甲实现了阶层跳跃,从一个隶农成为一个军中将领。

秦国山甲是一个秦惠王时期一名武将。

这申国是周天子对“南土”控制的前沿。仗着周天子的光环,申国常常欺凌南方小国。这特色文化浓厚的巴人怎么会忍受得了申国骚扰?于是两国常有冲突。此次巴国帮助楚国伐申,亦是为了报复申国。

此时的申国,已无周王室东迁洛阳时的威风了。楚国凭着倔劲儿,巴国凭着勇武,不几日便将申国消灭,成为楚国的一个县。

山甲是秦国秦惠王时期一名武将,任步军主帅。大秦帝国里为了剧情需要虚构的人物,啥立木取信到后来的步军主将,都是为了突显商鞅的变法成功而设定的,不过想不懂他在秦孝公时就是步军主将,经历了后来五国攻秦还是步军主将,尽然在白起函谷关据六国的时候还是步军主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立木取信说的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立木取信说的历史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秦国山甲是谁,立木取信说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