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阳朔最早叫什么名字?
- 2、丹桂起源?
阳朔最早叫什么名字?
由于县城北面有现两个山峰形如羊角,俗名羊角山而“羊角”二字与阳朔地方语言的“羊角”二字谐音故名。而且阳代表太阳,阳光,希望。清康煦十二年版《阳朔县志》载:“阳朔山在县北门外,三峰差小,隋时以此名县,俗呼为羊角山,又名解元峰。”可见在立县之时已有阳朔山之名,立县时以此名之。阳朔之名,自建县伊始,迄今为止未改过。
阳朔县这个地方在秦朝已有人村,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置郡县阳朔就属于桂林郡辖。西汉设始安县时,到三国时期,吴国在此地设尚安熙平县,到西晋秦始年间(公元265-274年)才撤销尚安县,其地并入熙平县,属始安郡辖。熙平县的范围基本是现在的阳朔县的范围,县城设在今兴坪镇附近。到了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将熙平县名改为阳朔县,县城也迁到现在这个地方。到现在2005年,阳朔县建县已有1415年的历史,县城在这里也一样有1415年的历史了。
阳朔县城也叫阳朔镇,距首都北京3317公里,距广西首府 南宁市445公里,全县总面积1428.38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513平方公里,水域约25平方公里,岩溶地貌约占总面积56%,其间石灰岩质孤峰林立,海拔约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50-300米,主要分布于渡江和遇龙河域。阳朔境内有名字的山峰约二万佘座,阳朔镇平均海拔111米。
阳朔县共有大小河流17条,属西江水系。期间可通航的河流只有漓江。漓江至桂林市效草坪乡入境后,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县,流经杨堤,兴坪,城关,阳朔镇,福利,普益,等乡镇而进入平乐镇境,境内江段69公里,四季通航,上达桂林,下至梧州,汇入西江入海。
丹桂起源?
文献记载
1.晋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中:“桂有三种:叶 如柏叶,皮赤者为丹桂。” 唐白居易《有木诗》之八:“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清吴骞《扶风传信录》:“井上碧梧惊叶落,苑间丹桂泻香空。”
2. 《晋书·郤诜传》:“﹝ 武帝 ﹞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 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以“丹桂”比喻秀拔的人才。
《宋史·窦禹钧传》:“﹝窦仪﹞弟俨 、 侃 、 偁 、 僖 ,皆相继登科。 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你只想雕鹗起秋风,怎知我月中丹桂非凡种。”《歧路灯》第二四回:“一副木对联,上刻着七言一联云:‘一丛丹桂森梁苑 ,百里甘棠覆浩州 。’ 绍闻方晓得是个旧家。”
3. 旧时称科举中第为折桂,因以丹桂比喻科第。
唐黄滔《寓题》诗:“损生莫若攀丹桂,免俗无过咏紫芝。”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为第等后久方及第》:“温岐滥窜於白衣,罗隐负寃於丹桂。”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折一枝丹桂羣儒骇,怎肯十谒朱门九不开。”
4. 比喻子息。旧称人子曰桂子。见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子孙》。
明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回首庭前,凄凉丹桂好伤怀。”
传说
古时候,樵山上有个姑娘,名叫桂花,脸庞长得象八月的地桃花,眼睛亮得像山间的清泉水。桂花是个独生姑娘,人也聪明,手脚麻利,又会唱歌。有一日,桂花在涧边采茶,三个路过的后生争着跟她对歌,都给桂花唱倒了,灰溜溜地离去。过了一会,忽然从对崖飘过悠扬的歌声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桂林草坪的历史文化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桂林草坪的历史文化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