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的故事?

吕蒙梦中学习的故事:孙权劝吕蒙多学习经典,于是吕蒙便潜心博览群书,而以《易经》为主要学习对象。吕蒙经常因酒醉而坐在已逝世的孙策的旧座位上,有时更沉沉睡去。一次在他沉睡中,竟然将《易经》诵读了一遍,然后惊醒。众人问他惊醒的原因,他便说:“我刚才梦见伏羲、周文王、周公,与我谈论世代治乱兴衰之事,与及日月宇宙变化之理,无一不是精妙之极;他们不是只谈空话,纯粹诵读文章而已。”于是大家都知道吕蒙曾经在睡梦中诵读《易经》之事。

1、吕蒙不念旧仇的故事吕蒙年轻时,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遗告发,他一点也不怨恨。后来,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孙权询问他应该让谁接替顾劭,他推荐蔡遗。孙权见他不念前嫌,十分高兴,笑着对他说:“君欲为祁奚耶”?于是用之。

2、吕甘之交的故事大将甘宁性情粗暴,轻于杀戮,不但经常违背吕蒙的心意,而且不时违犯孙权的命令。孙权对此,颇为恼火,吕蒙却总是为他说情,他认为,“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孙权听了吕蒙的话,厚待甘宁。后来,甘宁果然为东吴出了大力,立了大功。后甘宁厨房下一小童犯了过失。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他遭甘宁杀害,便将其藏匿起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的母亲,要升堂见母时,吕蒙才叫出那小童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不杀他。可是,过了一会儿,回到船上,甘宁却把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死。然后,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缆绳,自己解下衣服卧在船中。吕蒙闻后大怒,鸣鼓聚兵,准备上船进击甘宁。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吕蒙平日非常孝敬,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明白过来。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宁满面羞愧,流着泪对吕蒙哽咽着说:“负卿”。

关于吕蒙的故事简短?

吕蒙 (178年—220年),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字子明,有关他的故事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两个,一个是成语故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另一个就是他设计夺荆州,擒拿住关羽,并最终让“武圣人”亡于东吴。

吕蒙是东吴有名的大将,他有勇有谋,在鲁肃死后被孙权拜为大都督,他听从陆逊的建议,用计破除关羽设在长江边上的烽火台。

乘着关于在樊城大战后方空虚的情况,偷袭了荆州。斩杀了关羽。后因病去世

与吕蒙有关的两个典故?

吕蒙自学成才的故事,后来形成了三个典故,一个是《手不释卷》,一个是《吴下阿蒙》,一个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吕蒙读书成才的经历,说明了这样的道理:立志学习不分早晚,不怕年龄大,只要刻苦用心就能学业有成;即便是“富贵荣显”之后,只要不是骄奢淫逸,读书学习也能使人大有长进;如果说事情太多太忙无暇读书,那只能说是一种偷懒的借口,因为从古到今,成大事业者,哪个不是既能顽强拼搏又能学而不厌的。

关于吕蒙劝学的故事?

出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是成语“吴下阿蒙”的出处。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吗?我只是让你泛览书籍,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哪个像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这件事为什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吕蒙的历史小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吕蒙的历史小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吕蒙的故事 关于吕蒙的历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