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总结?
1.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一个客观的物质过程
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
2. 世界历史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世界历史的形成在本质上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一系列变革的产物,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3. 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二是它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开拓了巨大的世界市场。三是它每发展一步,都伴随有相应的政治上的成就。
不过必须指出,资产阶级推动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一切为了剩余价值和利益最大化,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4. 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具有突出的二重性特征
马克思1856年4月14日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5. 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必然趋势
世界历史是一个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过程。那么,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呢?这就是建立人类社会的“真正的共同体”——共产主义社会。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世界历史的含义?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世界历史”是指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打破孤立隔绝的状态,进入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世界整体化的历史。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路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观察、分析当今世界发展特别是全球化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是我们党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来思考人类的未来与前途取得的成果。
初中历史中外异同?
初中历史中的中外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时代背景:初中历史课程中,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涵盖的时代范围不同。中国历史主要包括从夏商周到二十世纪初的历史,而世界历史则包括全球各个地区的历史,时间范围更为广阔。
2. 发展路径:中外历史的发展路径有所不同。中国历史强调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演变,重视君主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发展。而世界历史则包含了多个文明的交织和碰撞,强调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3. 主题内容:初中历史课程中,中国历史更为注重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因、发展和衰落,如中华文明的起源、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宋朝的科技发展等等。而世界历史则更侧重于全球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介绍,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欧洲文艺复兴等等。
4. 教学重点: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和重点也存在差异。中国历史更注重重大历史事件、朝代更迭和著名历史人物的学习。而世界历史则更注重全球历史事件的学习,如两次世界大战、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等。
总的来说,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中外历史有一些共同点,如都关注社会变迁、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但在时代背景、发展路径、主题内容和教学重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异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路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路径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