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代表什么?

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赵州桥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全世界后代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1961年3月4日,安济桥(大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造福了百姓,其次它的建造工艺让人叹为观止,耸立了这么多年依旧不倒.

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突出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赵州桥,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桥,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

赵州桥的历史背景?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我是小导游介绍赵州桥三百字?

赵州桥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境内,是一座建于隋唐时期的古老桥梁,公元605年始建,历经千年风雨仍然屹立不倒。赵州桥以悬索桥为主体,共计53孔,全长714米,是古代桥梁工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传世奇迹。

赵州桥的美不仅仅在于造型和结构的精美,更在于历经千年所剖析的文化韵味。桥上栩栩如生的石雕,独特而不失严谨的造型,是中国古代艺术创造的精华,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珍爱的文化财富。

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桥梁,赵州桥是晋陕豫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宝贵瑰宝。如今,赵州桥的修葺和管理工作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它以独特的建筑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访,成为中国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桥梁之一,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工艺和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赵州桥的历史文化是指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赵州桥的历史文化是指什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赵州桥的历史背景,赵州桥的历史文化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