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接触传统文化有什么好处?
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让孩子接触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和精华,作为启蒙教育的方式之一,很有必要。但是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传统文化只能是作为孩子的课外读物,不能象主课那样抓得那么紧,看得那么重。
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适合孩子去接触,只能有选择性地,符合这个年龄段能听得懂,讲得清楚的内容,让孩子去学习。在哺导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重在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以致用,千万不能死搬硬套,死记硬背。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这个人生的起跑线上,让他们接受充满教育意义的,具有正能量的传统文化,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首先让孩子接受传统的道德,传统的礼仪至关重要。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就能体会到讲道德,讲文明,讲信用,讲礼貌,懂得如何尊重老师,尊重父母和其他长辈。
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能更加勤奋学习,刻苦读书。能更加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人民,热爱劳动。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经典的格言,那些励志的故事,化为行动上的品质,化为学习上的动力,这才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学习和传承。
当今大学生如何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为三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八目。三纲八目合而为之则为大学之道。这是古人对于大学的理解,而做到三纲八目才算成就大学之道,也就成了圣人。 而今对于大学生的理解则是: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崛起中的后备力量,大学生学古通今,对于如何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则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融汇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正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就要发挥“主心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新时代的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主心骨”的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第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教育自己,不断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第二,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之一,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学习党的大政方针,贯彻执行党的思想精神,积极进取,努力完成学业,成为一个优秀的接班人。第三,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第四,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代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代大学生应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标尺,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文化进社区进校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文化进社区进校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