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的故事简单概括?
班超是东汉时期的军事家、外交家,出生于公元32年。他的主要事迹有:
- 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以假司马的身份跟随奉车都尉窦固前往边塞,后跟随从事郭恂前往西域。他们辗转停留在西域三十多年,联络各国以孤立匈奴,对国家的巩固统一做出突出贡献。
- 永宁七年(95年),班超被朝廷封为定远侯,后人尊称其为“班定远”。
- 汉和帝永元十四年(102年,一说公元104年)班超回到洛阳,任射声校尉一职,时年九月因病去世,终年71岁,葬于雒阳邙山(今河南洛阳北)。
班超在西域期间,积极联络西域各国对抗匈奴,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南宋傅伯寿评价班超之定西域,为汉之隽功。
班超投笔从戎三十一年,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政治才能,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压迫,恢复了与汉朝的和睦关系。从而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伟大的历史功绩。
丝绸之路班超的故事?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故事一:投笔从戎
班超在为官府抄写文书时,每日伏案挥毫,常停下来扔下笔叹息说:“我身为大丈夫,尽管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旁人都嘲笑他,班超却说:“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以“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
故事二:质朴箴言
班超被召还的时候,朝廷以戊己校尉任尚接任西域都护,交代工作的时候,任尚对班超说:“君侯您在外国三十多年,而我惭愧地在您之后,责任重大,智虑浅短,您应该可以教我一些事情吧。”班超说:“我年纪大了,变得愚笨了,您出任要职,我班超怎能比得上呢?逼不得已,愿意说几句甚大高明的话。塞外官吏士卒,本来就不是孝子顺孙,都是因为有罪才被迁徙去充边的屯兵。而蛮夷又怀着禽兽心肠,很难收养而容易坏事。现在您秉性严厉而又有些急躁。水清了就没有大鱼,严于监察就不得下面的欢心。您应该宽容冷静,简易行事,小过失从宽处理,紧紧抓住重要的环节就行了。”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对他的亲信说:“我还以为班君有什么奇策,现在他所说的不过平常言论罢了。”任尚到任数年后,西域反叛作乱,任尚也因有罪被召还,就像班超所告诫的那样。
故事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鄯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域,亲自出城迎候。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
历史对投笔从戎和班超的评价?
源于《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公元62年,他的哥哥班固到洛阳去做教书郎,他和母亲也跟随而去。由于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他只好到府中帮助人们做些抄写工作,用来维持生计。但他认为这样下去实在没有出息。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书,突然把笔向地上一投,长叹一口气说:“大丈夫纵然没有其他大志,也应当学习张骞和傅介子,为国家建功立业,怎么能这样长久地耍笔杆子呢!”随后,他就投笔从军去了。
班超投军以后,跟随在大将军窦固的麾下,屡建奇功。他奉命出使西域,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为汉朝和好了50多个国家,巩固了汉朝的政权,维护了边疆的安宁。后被封为定远侯。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古代故事班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古代故事班超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