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祖逖的成语?
1、闻鸡起舞
【拼音】: wén jī qǐ wǔ
【解释】: 闻:听到。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举例造句】: 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2、中流击楫
【拼音】: zhōng liú jī jí
【解释】: 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举例造句】: 中流击楫,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
3、自相鱼肉
【拼音】: zì xiāng yú ròu
【解释】: 鱼肉:当作鱼肉一般任意宰割。比喻内部自相残杀。
【出处】: 晋·殷仲堪《奏请巴西等三郡不戍汉中》:“关中余烬,自相鱼肉。”《晋书·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授之与我。”
【举例造句】: 况叔孙氏君臣自相鱼肉,鲁之不幸,实齐之幸也。
4、击楫中流
【拼音】: jī jí zhōng liú
【解释】: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举例造句】: 击楫中流,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
5、中流击枻
【拼音】: zhōng liú jī yì
【解释】: 击:敲打;枻:浆。指到中流时敲着船桨起誓。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晋代,祖逖和刘琨的故事是什么成语?
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闻鸡起舞
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闻:听到;舞:指舞剑习武),后来比喻志士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含褒义。
(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成语是,闻鸡起舞。
刘琨和祖逖能成为东晋著名将领,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国仇家恨和爱国精神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另外,他们勤奋刻苦,为实现梦想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
祖逖与刘琨这对好友,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刻苦拔剑练武。年轻时的付出,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也让二人有所收获,祖逖官拜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
祖逖什么意思?
是一个人名。
祖逖(266-321),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
成语闻鸡起舞中的人物。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祖逖的典故?
祖逖(266-321),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
成语,闻鸡起舞。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传说,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成语,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译文:祖逖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由历史人物演变的成语祖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由历史人物演变的成语祖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