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兰州名人?
1:霍去病/李息 ·据《史记.骠骑列传》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征讨河西匈奴。是年秋,在返回长安途中,命麾下将军李息在黄河岸边筑城。时称金城,也就是现在的兰州。霍去病和李息被称为兰州这座城市最初的缔造者。
2:段续,字绍先,号东川,兰州段家滩人。明世宗嘉靖二年 (1523)癸未科进士,历任云南道御史,湖广参议后升密云兵备副使等。
3:曹蓉江,字兆镜,又字月如,号蓉江,生于清同治年间,卒于抗战前。兰州人。他鄙视科举考试,追求无拘无束的精神生活,在家中辟小楼为画室,不设楼梯,借滑轮牵引上下,黎明即起,上楼摩掌碑帖画谱,挥毫写宇、临画,不令人知。后投师四川名画家聋道人,潜心苦学,反复临摹历代名家画的花鸟虫鱼,取其精髓,所画花鸟山水自成风格,居陇上画坛前列。时人重金争购其作品,视为拱璧,曹蓉江画名远播省外。
4:刘雄 (?—578),字猛雀,北周金城郡子城 (今兰州市城关区,一说在今榆中县)人,自幼机智善辩,慷慨有大志,深受太祖宇文泰的信任,授统军宣威将军给事中,除子城令,加都督辅国将军,赐姓宇
5:黄谏(1403年一1465年),宇廷臣,号卓庵,又号兰坡,明代庄浪卫(今永登县)人。明正统七年 (1442)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迁侍读学士。
6:房西苓,1879年出生于西固县城西街,幼读高等学堂,1921年投考陇南军事学校炮科。1926年赴天水投冯玉祥部,任吉鸿昌师参谋。1931年—1936年曾任冯部教导队长、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中雕塑的代表人物是谁?所处的朝代和代表作品是什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全面发展。佛教的盛行促使佛像艺术蓬勃发展,改变了中国雕塑史的面貌,人物雕塑更加成熟;以墓葬为目的的雕塑也从另一条道路走向繁荣。自晋代以后,造像活动大肆盛行。
现在所能看到的三国时期的雕塑实物,多为墓葬明器。如安徽毫县一带的曹魏宗室墓葬,就有珍贵的砖雕艺术,其造型简洁明快,刀法熟练,显示出雕刻艺人的才华。
南北朝时代。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外来的佛教产生了广泛社会基础,加之统治者的带头尊奉,使佛教雕塑艺术得以巨大发展。印度佛像属“犍陀罗式”,有希腊末期艺术和波斯艺术的影子,其特点是造型比较纤美,衣纹皱褶紧贴身体。传入我国以后,即被中国雕塑家所融汇贯通,形成独特的中国佛像风格,使这种泊来艺术逐步具备了民族化特征。
佛像艺术的第一种为石窟形式,以北方地区为主,由丝绸之路传入内地。甘肃的敦煌石窟、炳灵寺石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等等,都有明确的年号题记;一路开凿的还有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河北邯郸南北响堂山石窟、江苏南京栖霞山石窟等等。
甘肃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僻远,未受战乱的更大影响,所以其千佛洞的建造基本上没受到什么干扰。但当地土质疏松,不宜于雕刻造像,只能以泥塑代之。这也是中国佛像艺术的特点之一。敦煌莫高窟的建设规模巨大,从十六国到北朝这一时期的塑像来看,匠师们已把人物形象渐渐中国化,并在造型审美尺度上趋向于当时的流行形式,与同一时期绘画作品中“秀骨清像”之特点基本保持一致。它的后期作品开始出现唐代的风格迹象,受内地影响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比如服装、饰物等方面;再是色彩上,重彩浓抹,表现技法日渐成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水解放前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天水解放前历史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