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科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清楚,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也可以说包括了人类过往的一切。相对于传统文化,“科学”只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一体系,而且,我们通常所讲的科学仅仅是指自然科学,并不包括社会学和思维学。
而且,我们指的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实际上,这样的体系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根本无法解释得能世界存在,特别是科学的思维往往是线性的,解剖式的,许多时候是矛盾的。越往后越,路越窄,越解释不清许多自然存在。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科学家最后对科学本身产生了怀疑。比如,我们熟知的牛顿。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比如《易经》《内经》《道德经》都是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智慧思维,其中涵盖着人类对宇宙万物的认知,其中所阐述的规律和道理要远比现在所谓的“科学”更伟大。
传统文化如同衣服上的纹饰,有的绣着龙,有的绣着狮子,有的绣着一头大河马,那都是装饰。科学是衣服的里子,是御寒的。无论衣服外面是怎么样子的纹饰,只要里子不坏,这件衣服的功能就达到了御寒的效果。至于外面的纹饰绣着龙的,想着换一个绣着狮子的,那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不会因为你换了一个纹饰,这件衣服的御寒效果就不一样了。除非在衣服上面钻孔打洞,非要弄一件丐装,那是反科学,比如神学巫术玄学,专门在衣服上钻孔,费尽心思想把里子换掉。
赵南元描述过,科学肇始之初,曾为“神学的婢女”,其任务在于证明“上帝的伟大和光荣”。牛顿定律可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的径向加速度,却对切向初速度无能为力,只能将其归结为“上帝的第一推动”,使得《原理》也对上帝有所交差。然而科学一旦诞生,其自身的规律使其不得不摆脱神学的束缚,使唤丫头(婢女)公然造反,把上帝贬成了“多余的假说”(拉普拉斯语),科学和神学(西方最正宗的传统文化)从此分道扬镳。可能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情结(其实是源于科学本身的性质),在科学的论述中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规则:不能使用“传统文化”作为证据。无论你是什么教徒,都不能在科学的论文中依据自己的“传统文化”展开议论。这个规则不仅保障了科学的明确性,也有助于科学能够成为跨越国籍、种族、文化、阶级、宗教、意识形态的通用学问。或者说,科学可以“扎根于”任何东西(当然包括“传统文化”),但是其论证不能依靠这些东西,必须遵循科学自身的论证规则。所以,受梦中白蛇舞动的刺激而发现苯环结构的凯库勒不会在论文中提及“扎根于梦蛇的原创性成果”。
中华传统文化会与西方文化结合吗?
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从古至今在各个领城都有举不胜举的结合。而且正是这种结合,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发展。这些例子已经多到无所不在的程度。
一,以文学艺术为例,当代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无论从文字、词汇、音乐、舞蹈、乐器、美术、文学、影视等能处处都能看到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结合、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
二,以现代科技为例,当代许多高深莫则的高科技鼻祖,都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起源。过年的爆竹催生了火药、小孩玩的二踢脚催生了一火箭、竹峰催生了直升飞机、风筝催生了蓝天展趐。多得举不胜举。
三,以节庆活动为例,现代信息和文化传播越来越使世界具有地球村的意味。占全球人口比例最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被西方文化看重。从过春节到孔子学院,从中国功夫到太极养生,再从西方情人节到中国七夕,两种文化开始呈现更多的交叉和重叠。
四,以经济生活为例,吃、喝、玩、乐,衣、饰、住、行,在西方举目皆有中华原素,在中华大地上西方文化原素也是随处可见。
所以,各种文化的汇聚结合,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文化才能在互补中产生出更高的人类文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的结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的结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