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对一个老人做口述史访谈,有些东西他不愿意告诉我。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关键还是多关心老人,做朋友,多给予一些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关怀。而不能让他觉得你好像为了利益,让他给一个不认识的人吐露心声,对你,你也不会轻易开口的。你也可以从他周围的人去了解他的一些事情,然后跟他多一些交流,相信慢慢的他就会告诉你了。
谢邀!这种事也是没经验。给不了什么好的建议。不知道你访谈的是什么内容,进行到何种程度。涉及到个人隐私或者是不堪回首的往事,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如果真是这方面的最好还是别再反复触及。问些能说的,再做一些技术处理,(因…原因,老人不愿提及…)如果不是这方面的,倒是可以多些耐心。找着老前辈老同志取取经,多拜访几次,我想还是会有所斩获的。
做口述史最重要的是和受访人建立信任关系。访谈人要清楚地告知对方采访的目的和用途,尊重对方享有的权利。真诚和尊重是信任的基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同理心,还需要换位思考看看对方的顾虑来自何处,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对方的顾虑。
其次,在访谈之前通过搜集和研究外围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经历和历史背景。这样,访谈人才有和对方正常交流的基础。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连对方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就贸然采访,是很失礼的行为。
最后,需要明确一点,每个人都有被记住的权利,同时也有被遗忘的权利。在所有工作都无效之后,应该懂得善意的放弃。
我想读书,人物传记应该看什么?
想读书,书岂不太多?想读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岂不也是太多?
就人物传记而言,我们可以把他分为不同类别的书,有求学励志的,有坚持信仰的,有从政爱国的,有经商致富的等等等等。比如方志敏、闻一多,+++、周恩来、刘少奇等;曾国藩、张之洞、梁启超、康有为、李自成等。
无论各种人物传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人物之所以成为人物,他们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目标取向时,与当时的时局密不可分,与自己立志与愿望密不可分。同时,当他们选定了自己的目标后,无论历经多少丛林荆棘,还是艰难险阻,哪怕流血牺牲抑或是甘脑涂地,都会矢志不渝,勇往直前。
他们能够忍辱负重,砥砺前行,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倾其心,毕其力。我们想读人物传记,重要的是看重他的精神,他的意志,他们处事的态度,他们做人的本质和品质。这样才能读懂他的人格、读懂他的人品、读懂他的思想,继而就能读懂他的心。
记住读一本传记的时候,你不是在读人,而是在渡己!
至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旁观别人的人生,反而能帮助自己看清自己的人生。管中窥豹也好,即使你没办法经历那样的人生,但至少你会明白那些自己领域里独挡一面的光鲜人物,背后也曾有过曲折失意;那些看起来永远一脸轻松、似乎一切唾手可得的人,也曾经悬梁刺股、囊萤映雪。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最好也最坏的时代。这是信息爆炸,资讯唾手可得的时代;也是人言可畏,流言生出利齿的时代。在舆论的洪流中,不论你是随波逐流的看客,还是立场坚定的维护者请不要去轻易评价那些站在风口浪尖的人生,因为没有人能完全的了解另外一个人的生活。即使,你读过几本传记,也不要以为那就是一个人的全部人生。
真真假假,成王败寇。
读传记,应是为了看清自己而不是为了忖度他人。
若一本书便能教会你怎样去生活,怎样在逆境里搏击长空,那便也不会有那么多失意的人还苦苦挣扎在生活边缘。
老子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有时候,其实我们只是需要跳出自己的生活,借着别人的故事,观望自己的人生。有个管理大師说过一句話:不要去听那些成功的人说什么,因为成功的人可以任意解释自己的成功。多去看看那些失败的人,你才能学到东西。
要知道,人生本来就充满了变数,并不会按照你的既定计划一路顺风顺水的发展,但至少,别丢了心里的坚持。
生活,需要一种优雅的迎难而上。
另一种传记就是成功人士传。这些传记,仿佛是以一剂强有力的鸡血,好像掩卷的那刻,自己已经打通任督二脉,领悟成功大法,从此走上人生巅峰。没错,成功的确需要点一往无前的鸡血,但也需要辩证的来看待前人的经验。毕竟,大多数人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
成功需要什么?像扎克伯格和盖茨一样,中途辍学开创自己的事业?像佩吉、布林一样拥惊世骇俗的理念经营公司?也许,你需要的只是一种坚持,一些努力和一点幸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功是一种偶然,然而投入却一种必然。
你我一样,都期望过着一种“有质感”的生活。可是,你我也都清楚,质感二字绝非空中楼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了你生活的品质。否则,请你诚实的告诉自己,你并没有幻想过,如果自己是马云,刘强东或者比尔盖茨,你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一幅曼妙图景。然而,如果你仅仅只幻想品味他们成功的果实,却未曾想过做个勤劳的逐梦人,那你也许甚至走不出自己人生的新高度。
最后推荐下《泰晤士报》上刊登过的,该报书评人评选出的“100部你会热爱的传记”的榜单节选部分,以供大家参阅选读。
《说吧,记忆》纳博科夫,上海译文,2009
《童年:一个地方的传记》,哈利•克鲁斯(HarryCrews)
《更高等级的人/几乎是个绅士》,约翰•奥斯本
《去他的名声:贝克特传》,詹姆斯•诺尔森
《简•奥斯汀:她的一生》,帕克•霍南
《像罗马人一样:以诺•鲍威尔传》,西蒙•赫弗
《漫漫自由路》,曼德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莫扎特的一生》,梅纳德•所罗门
《琥珀色眼睛的兔子》,埃德蒙•德瓦尔
《世界之王》,大卫•雷姆尼克
《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张戎
《光影流情》,罗伯特•伊万斯
《流动的盛宴》,海明威(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
《漫不经心的人》,莎拉•丘吉维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研究性学习历史人物访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研究性学习历史人物访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