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未解之谜:传国玉玺从秦汉一直传到隋唐,为何宋朝时期就消失了?它去哪里了?
传国玉玺伴随着整个封建帝制,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以始皇帝的神话故事而开始,至末代皇帝的一句话而终结。秦始皇赋予它神的力量,清宣统帝则淡淡的说了句“那只是传说”。随着封建帝制的消亡,传国玉玺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此处的存在价值是指它被赋予的君权神授的象征意义。而根据历史的发展来看,传国玉玺很可能就未经传承,或许就随着秦始皇葬入了地宫。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以著名的和氏璧为原材料,于“六玺”之外,打造了一个象征帝王神权的玉玺,即我们所说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然后令玉工在玉玺上端雕了五条龙,也叫印钮。
这就是为印玺奠定了等级差异,有了传国玉玺之后,秦始皇规定,从今往后,除了皇帝之外的任何人,公务及个人印叫做印,皇帝的印叫玺。这个玉玺要在++++世代相传,故而就被称为传国玉玺,成为皇帝执掌政权的信物。
怎么让这个信物带上点神话色彩呢?史书就记载了秦始皇巡行天下时,到了洞庭湖口,遇到风浪,为了平息疯了,就把这传国玉玺扔在了湖里,风浪则立刻平息了。然后过了几年,秦始皇巡行天下走到华阴,半路碰到一个神秘的人物,归还了这尊玉玺,然后就消失了。
这个故事必然是秦始皇以文人之笔树立“君权神授”思想的工具了,所以也成为历代皇帝追捧的对象,有了传国玉玺才象征着正统,象征着天命所归。那么问题就来了,哪个开国皇帝不想拥有它呢?哪个皇帝敢说自己没有它呢?所以后世的传国玉玺,编造和仿制的可能性很大!
公元前207年底,刘邦进了咸阳,子婴捧着传国玉玺就献给了刘邦。这个是有可能的,但刘邦能封存秦朝府库移交项羽,传国玉玺能蒙混过关私自带走吗?但不管怎么说,刘邦开国也就成了正统,汉传国玺当然得造出舆论,这传国玉玺就成了汉朝皇权的象征。
到了西汉末年,汉元帝两岁的时候,王太后临时代管玉玺,待王莽篡权后想起了玉玺,令人向太后索要,王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扔于地上摔破了一角。王莽则令工匠以黄金补镶,这也成为后来辨别传国玉玺“真伪”的重要证据。
公元23年,王莽被杀,天下再度大乱,这传国玉玺就那么巧合,落在了远支旁庶一脉皇族后裔刘秀的手里。要知道刘秀是南阳郡(今湖北枣阳)起的兵,河北称的帝,传国玉玺是先飞到了刘秀手里树立的正统,还是称帝之后复刻了一方玉玺收拢人心呢?不管如何,它又成了东汉的皇帝信物,而且在史料里记载的有模有样,是经过了禁军校尉公宾、更始帝刘玄、刘盆子,再献于刘秀。
到了东汉末年,孙坚攻入洛阳,在一口破井里找到一具宫女尸体,脖子上挂着一个小匣子,匣子内就是传国玉玺。要说士兵打仗口渴寻找水源倒还可信,而非要说井口的五彩云气引来士兵的搜索,只能说这小宫女死的冤枉啊!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几经转手,由袁术回到曹操控制的汉献帝,曹丕篡权后由曹氏获得,再到司马家族的晋朝持有。
到了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使北方五个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纷纷建立了割据政权,天下再次大乱。不过不用担心,自带光环的传国玉玺不会丢。它周转了许久,经手前赵政权,再到后赵政权,石勒令人于玉玺右侧刻上“天命石氏”四个大字,又多了一项辨别真伪的证据。后又经过冉魏政权到了东晋将领谢尚手里,谢尚快马加鞭送回建康,传国玉玺由此“南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江西黎川寿昌禅寺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江西黎川寿昌禅寺历史人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