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哪些历史名将?

枕河濒海,天津自古便是水陆咽喉要地。元、明、清以及近现代,天津一直是北方的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金设直沽寨、元设海津镇、明建天津卫,这一切都佐证了天津军事地位的重要。屯垦戍边,设卫筑城,抗击外地,一波又一波的士兵前仆后继,一代又一代的将领抛洒热血。

太远的不提,就从清末说起。

第一位当然要说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四十年的一代名臣李鸿章李中堂。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一路走来,李鸿章可谓是军功显赫。1870年,“才可大用”的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后兼北洋通商大臣,率领淮军驻防天津。由于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多个了中国第一,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等等。除发展实业之外,李鸿章积极壮大军队。中法战争后,福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清政府决定“大治水师”。利用这个机会,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最辉煌时有大小军舰25艘、官兵4000多人,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李鸿章在军事方面的另一大成就是仿照西洋军事学院创建了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武备学堂聘德国军官为教官教授步、马、炮攻守战法。武备学堂通过实际演练和考核,培养出大批新型军事人才。伊藤博文曾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第二位说一说铁血将领聂士成。他是清末直隶提督,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身先士卒,坚守八里台桥。负伤后仍不撤退,最后中炮阵亡,英勇捐躯。现在,聂公殉难处仍矗立着他横刀立马抗击敌寇的英姿。

关于近代天津名人有什么轶事?

#了不起的天津#

马三立曾就读于天津汇文中学, 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好,辍学说相声。出身于曲艺世家, 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评书艺人,擅说《水浒》,名噪一时;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又是相声前辈艺人恩绪的宠徒和门婿;母亲恩萃卿曾学唱京韵大鼓;兄马桂元师承相声八德之一李德钖,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称。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相声艺术十分熟悉。在父兄的熏陶“说”、“学”、“逗”、“唱”的功底深厚。1930年开始登台演出,学艺进步很快,视野也日渐开阔。他12岁跟父亲马德禄学艺,后拜著名相声演员,相声八德之一周德山(绰号“周蛤蟆”,与马三立父亲马德禄是同门师兄弟)为师。解放前,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张庆森搭档。1947年,他登上了被全国的说唱艺人视为大台口的天津大观园剧场,与侯一尘搭档,大受观众追捧;翌年,他第三次来到北京,在华声电台和茶社戏园演出,以他风格独特的马家相声在曲艺迷中引起“原子弹爆炸一样”的轰动。

天津有哪些历史名将 - 华夏历史


马三立与王凤山合说相声

艺术之春

建国后,马三立积极编演新相声。1950年,应新声戏院之邀,马三立杀了个回马枪,重回天津卫,在同行和观众心目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自此之后近十年间,马三立一帆风顺,心情舒畅。新制度新生活一切都是新的。这全新的一切给他带来了新的身份、新的地位。他已经“翻身”了,由“臭作艺的”变成一名职业文艺工作者,他参加赴朝慰问团文艺队并任副队长,他当上了市曲艺团副团长,他被定为市政协委员,他满腔热情地改编表演新相声,他要求团里的同志们热爱党热爱新中国,他说,“党和政府让我们有了单位,有了正式工作,享受干部待遇,每月都有工资领,还发给我们工作证。”

天津有哪些历史名将 - 华夏历史


马老潮流照

冬天来了

但是,1958年很快到了,反右派运动很快地开始了,马三立很快被打成了“右派”。 关于他为何被打成右派,占主流的说法是他改编并表演了《买猴儿》,塑造了一个闻名全国的办事马虎、工作不认真的人物形象“马大哈”。但1979年++时才发现,在他的档案里,没有任何“右派”认定材料,完全是因为指标由起初的4个增加到11个,太多了,只好把他报上去凑数。就是这个“凑数”的右派,彻底地改变了马三立的一切。他也抗争过,甚至跳过楼,但毫无用处。一次批判会上,他被逼急了,吼了一声:“你们这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啊!”一位昔日旧友冷笑两声,啪地推开窗户:“哟嗬,你还拿死吓唬人?行啊,你要真有那么大气性,从这儿跳出去,算你小子有种!”马三立二话没说,猛地站起来跳向窗外,大半个身子已经悬在窗外了,桌边一个弹单弦的艺人赶紧一伸胳膊,夹住了马三立的一只脚,保住了马三立一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津市历史人物姓名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天津市历史人物姓名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天津有哪些历史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