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推荐一些解剖人性的电影?

几乎所有电影都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外化,都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阐释着或美好、或阴暗的人性。

鉴于“人性”这个词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更多地指向阴暗面,就推荐几部剖析人性阴暗面的电影吧。

一提及人性、阴暗面这两个词,我会第一时间联想到韩国导演金基德(穿衣服都要玩行为艺术)

他导演的电影以对人性的阴暗面和道德禁忌不加掩饰而被韩国影坛视为“另类”、“怪物”、“情色”导演。但他也因此树立了区别于韩国本土导演的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而在国际上声名远扬,是名副其实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他的电影里的主角大多是社会底层的极度贫困者和边缘人,题材也跟善良、美德、光明、温情这些概念相去甚远,却切切实实地揭露了人类最真实的本性。

眼前与背后的对比——《空房间》

男主角是一个从不回家的少年,每天都会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发传单,如果过几天传单还在老地方,就说明房子里没人,他就会桥开锁进去住几天,吃饭、睡觉、洗澡、拍照、偷窥,然后在离开之前将房子打扫干净,就像自己从来没来过一样。作为回报,有时也会把主人家掉的家电、家具什么的修修好。

期间,男主角到过一个常年来往于世界各地的摄影师家,他家的各种陈设、人体画都在向外人述说着这是一位高雅的艺术家,但真实的他却是一位花言巧语、到处勾搭女人的花花公子。

还有一位同妻子去夏威夷度假庆祝结婚三周年的拳击手,真实的他却是一位长期出轨的渣男,夫妇二人度假回来后就开始无休止地争吵,将人与人之间的虚伪和不信任赤裸裸地揭露出来。

淞沪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有什么历史依据?

1937年8月11日,老蒋在南京主持召开了一次绝密的“最高国防会议”,中心议题是下一步的对日战略。会议最终做出如下决议:对华东日军采取“先机下手”的战略,用沉船和火力封锁江阴要塞,以防止日本海军自淞沪溯江攻击南京,同时截留南京以及上游九江、武汉、宜昌等码头的所有日本舰船,一并要全歼日本驻扎于上海的海军陆战队。

这个军事部署是基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对日军侵华步骤的战略预判,即在华北大打以后,日军极有可能在淞沪地区动手,因为在日本陆军参谋本部1936年拟定的《对华作战计划》中,已经做出了战役预案:“以五个师团(分为两个军)分别登陆上海市区和杭州湾,两军策应向南京作战,以实现占领和确保上海、南京和杭州三角地带”。

由于日本的大规模战争动员尚未完成,主要现役兵力正投入华北,因此在卢沟桥事变一个月后,淞沪地区仍然相对平静,但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方面,是中方担心盘踞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会成为“内应”,从而接应日本陆军主力登陆淞沪;另一方面,是由于南京政府最高层的泄密,使上海日军非常担心遭到中国军队的主动攻击,所以当时的上海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表面平静之下其实暗流涌动。

引爆淞沪会战的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一个是“军政部次长”陈诚。张治中曾经率军参加过1932年的淞沪抗战,对上海的作战环境和日军情况比较了解,他强烈主张在华东地区对日“先发制敌”,并将中国抗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种,他打我,我不还手(指九一八事变);第二种,他打我,我才还手(指1932年淞沪抗战);第三种,我判断他要打我,我就先打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口二战战争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口二战战争历史人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能否推荐一些解剖人性的电影